西安市盲哑学校的4名盲人学生组成“重木头乐队”。本报记者 宋雨 摄
“重木头乐队”在教室里排练在西安市盲哑学校内,有一个由4名盲人学生组成的“重木头乐队”,他们没有名气,也没有被大众关注,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追梦行动让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只身面对黑暗,却跨步奔向光明,因为音乐的梦想敲响了他们黑暗世界的门。
谈音乐:4个男孩用心灵来歌唱
5月8日下午,盲哑学校一间排练室里,4个男孩在演唱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歌。这首歌叫《未给姐姐递出的信》,歌词的第一句,凝重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姐姐若能看到,我这边的月亮该多好。”
4个男孩特别喜欢这首歌,队长高宇记得,月亮是遗留在他视觉记忆中最闪亮的画面之一,“七八岁时,因为视网膜脱落,再也看不到月亮了。”高宇17岁,2012年来这里上学,现在上高二,是一名艺术生。他不仅是乐队的队长,而且身兼着主唱和吉他手。
从小学过钢琴的高宇,有极高的音乐天赋。2014年,学校开设了吉他课,吉他声如潮水灌溉般,复活了他的音乐梦想,他立马买了一把吉他,开始自学。
这一年年底,学校要举办艺术节,高宇找到同班的张佳豪、赵子豪,还有8年级的高鹏,准备组建一支乐队。4个人,3把吉他、一个手鼓。在当年的艺术节上,因为两首摇滚歌曲,一举成名。“应该说,是音乐的魅力让这4个孩子走到了一起。”昨天,校长徐铁卫告诉记者,我们大多数人是用嗓子来唱歌,而4个男孩则是用心灵来歌唱。
谈学习:所有音乐训练都来自“听”
张佳豪属于先天性失明,他的音乐启蒙是从电子琴开始的。因为看不到乐谱,他的所有音乐训练都来自“听”——在网上听和弦,在心里默念成谱子,再在键盘上找出音准。
这样的经历,4个男孩都有过。赵子豪说,为了弹贝斯,他的多个手指头都被磨破过,“贴片创可贴,继续练习。”
乐队刚组建时,孩子们只有几把木制的民谣吉他,加之他们对重金属音乐的狂热追求,便给乐队起名为“重木头乐队”。乐队并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演奏的每首歌曲,都是孩子们自己摸索练习。他们不仅翻唱歌曲,同时还自己进行原创。
“乐队讲究的是配合,这个彼此磨合的过程,非常不容易。”高宇的班主任夏昊说,组建至今5年来,他们每周都要聚在一起排练两次,每次两小时,每一首歌从“谱”到“奏”,往往要经历成百上千次排练。
今年3月,夏昊带着乐队的赵子豪、张佳豪参加陕西省第17届“春芽杯”艺术比赛,赵子豪获得声乐类(高中组)一等奖,张佳豪获得键盘类(高中组)一等奖。
音乐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4名男孩的帮助、带领下,学校的好几位盲哑学生爱上了音乐,在正常学业之余,学习乐器、演奏和表演。
谈理想:以音乐谋生养活自己
乐队主唱高宇谈及自己的理想时说,希望自己明年考上长春大学,成为一名民谣歌手,能够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键盘手张佳豪的理想是未来能以音乐谋生,能够养活自己。现在他也在学习编曲,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发展。
贝斯手赵子豪的理想则更现实,他正在学习更专业的声乐,希望以后在声乐上有所突破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鼓手高鹏的理想可能最纯粹,就是想当好一名鼓手。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杜豆
新闻推荐
日前,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戏剧家协会、陕西当代实验话剧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致青春,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朗诵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