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供图
本报讯(记者袁玥)增加视频流量采集摄像机作为“眼睛”,加装感应控制信号机充当“大脑”。近日,西安市首个智能化信号灯在丰登南路与丰庆路路口投入使用,智能化改造后的信号灯可实时观测路口车流信息,动态调整各方向绿灯放行时间,提升通行效率。
记者在丰登南路与丰庆路路口看到,根据该十字的实际情况,交警部门将该十字分为南北混放(直行、左转一起)、东西直行、东西左转三个相位放行,并根据设备采集的实时车流量,设置绿灯时间波动区间为南北混放25秒~45秒、东西直行20秒-50秒、东西左转15秒~30秒。
据悉,传统信号机,严格按照预设配时方案运行,无法针对实际车流情况,实时调整放行时间,常常会出现十字路口一个方向车辆排长队等红灯,另一个方向虽是绿灯流量却很小的现象。智能化信号灯则可通过设置在路口的摄像机实时采集车流信息,再通过感应控制信号机对绿灯时间实时调整,某方向通行车辆较多,则增加绿灯时间,没有车辆通过,就切换到下一放行方向。
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西安交警大数据平台,对比设置感应控制前后,发现丰登南路丰庆路路口道路交通情况改善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绿灯损失时间、减少红灯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也降低了车辆尾气排放。当然,感应控制也有其适用条件,即在非饱和、交通流变化较大路口,优化效果明显。
下一步,西安交警也将大力推进信号灯智能化改造,目前,交警部门正在对经开、曲江、浐灞等区域的226处信号灯实施智能化改造,类似这样会“思考”能够“察言观色”的信号灯在西安会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司文实习生王彦博)5月6日是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的第一天,西安市雁塔区艺林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灾减灾...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