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鸯
他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他有才子的称呼,他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年轻人。他说:“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可以锻炼能力,增长见识。”
初识赵言泽还是在2017年7月,由他改编的《南山南(法院版)》让记者印象深刻。“你在昏黄的灯光下,埋头苦思,我在如海的案卷里,通宵达旦……他的心里装着不止一个家,审判台是他另一个神圣港湾……”赵言泽虽是学法律出身,可他文字功底也很深厚,他用南山南的歌词改编推送了一篇文章,令大家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后来,他又用离骚体编写了一篇《端午长诗话法院》,令大众看到了法院人的别样情怀,赵言泽也因此收获了才子的称呼。2017年,赵言泽和同事合著的论文在全国的研讨会上获得了二等奖,足见他在法学理论上的功底。
4月25日,记者又一次以采访者的身份与他交谈。语中,他还是那个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年轻人。他说,“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可以锻炼能力,增长见识。”
29岁的赵言泽,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一名年轻的法官助理。2013年,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莲湖法院工作。在院办公室工作这几年,除了成为院领导审判团队法官助理外,他还是莲湖法院团委书记,还负责院里的调研工作。
“机械地适用法律,不一定能使矛盾本身得到妥善解决。”说起法官助理这项工作,赵言泽对法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成为法官助理才使我从法学院真正走到了法院。”在莲湖法院,院领导承办的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副院长曹媛主要负责院里的民事疑难案件的审理工作,作为法官助理的赵言泽更是不能松懈。
除了做好院领导审判团队的法官助理外,每逢雷锋日、青年节等节点,赵言泽都会与院里的十多位年轻干警一起去做一些公益活动。去年,在赵言泽的组织倡议下,院里的年轻人走进秦岭,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环境、捡拾白色垃圾、倡导文明旅游为内容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保护大秦岭。“参与公益活动除了增强我们的团队凝聚力,也是我们年轻人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赵言泽说。
说起调研方面的工作,赵言泽说,“2014年,当我的第一篇调研文章逐步成型的时候,从中收获了很多。这几年通过调研工作,我发觉这是我对法院工作思考的最好总结。”
“基层法院工作压力大,有时会很累,作为年轻人,我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释放压力。”赵言泽很喜欢体育。他说,“因为工作关系,我没有太多时间运动,但关注体育赛事却是我最好的解压方式,面对压力无所适从的时候,晚上回家看一场篮球赛,第二天立刻元气满满进入工作状态。”
采访最后,赵言泽向记者透露,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他们走进了儿童村,关心留守儿童,为孩子们送去了一堂法治课。
新闻推荐
让青春在新时代绽放 西安交大“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侧记
5月5日,学生们合唱《西交卡路里》。本报记者杜玮摄本报记者吕扬“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