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里难觅报刊天气好的时候,马先生几乎每天都会骑上单车,去家门口不远的一处报刊亭逛逛。“十多年了吧,就像邻居一样。”马先生将此比作是一种文化习惯,“把脚步慢下来,等着灵魂跟上去。”昨天,马先生听说了一个糟糕的消息——等过完这个清明节,这家报刊亭就要“永久打烊”了。
整治总数量只减不增
在很长一段时期,报刊亭和挂在亭子外面花花绿绿的杂志,一度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时代不断奔跑,技术的洪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街头的报刊亭越来越少了。这种少,不仅是数量上的减少,而且光顾报刊亭的人也在减少。此外,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报刊亭越来越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中,有的违章占道,遮挡和影响了行车视线;有的违规经营,监管起来很棘手;有的私设广告,成为城市“牛皮癣”。
今年3月19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西安市报刊亭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今年4月30日之前,对全市范围内未经占道许可审批、亭身破旧、出店乱摆设等问题进行提升整治。
此外出台的《西安市城市家具整治手册》,对报刊亭的经营范围、亭身变更、布点原则、数量原则、日常管理等做了相关规定:比如,仅限于党报、合法报刊售卖与旅游宣传,坚决杜绝超范围经营;比如,更换费用由设置单位承担;比如,已审批报刊亭的总数量只减不增;比如,报刊亭必须由产权单位经营并按相关规定负责日常管理,不得转让,不得利用报刊亭从事任何经营性商业广告宣传。
走访报刊亭主业发生变化
西安民乐园十字,一家狭小的报刊亭里堆满了一摞摞杂志,中间搭着一张单人折叠床。妻子躺在床板上,脚已经踢到杂志,刘先生则坐在床边玩手机。半小时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买报纸、杂志的人。
“菜卖不出去了,可以自己吃,报纸卖不出去了,怎么办?”刘先生是这家报刊亭的主人,他告诉记者,报刊亭的生意在2000年的时候最好做,每天可以卖出各类报纸近百份,一些热门的杂志、期刊甚至会卖到脱销。
近几年来,受移动互联网影响,报刊亭的营收断崖式下滑,经营者也不再有热情。迫于经营窘境,多元经营几乎成为所有报刊亭的一致模式。记者昨天在西安街头走访发现,很多报刊亭的主业,早已不再是经营报纸、杂志,而是卖饮料、雨伞等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提供公交卡与游戏点卡充值、电瓶车充电等便民服务。
一位不愿具名的报刊亭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报刊亭什么都卖,充值卡、游戏卡、彩票、矿泉水,不卖这些怎么挣钱?”
出路智能化升级改造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西安目前有占道经营许可证的报刊亭主要分三类,一类是邮政部门经营的网点;一类是传媒集团经营的网点;其余少数一些网点,由相关公司自己经营。
报刊亭将何去何从?一些爱好阅读刊物的读者认为,报刊亭经营者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旅游服务功能,如果能将旅游宣传、书香城市、便利店、便民站等功能结合起来,寻找一个报刊亭的城市新定位,未尝不可。
“走到报刊亭窗口,熟悉你的老板就知道你来买啥报纸了,递一份给你。”马先生笑称,这幕场景就像“闲时一支烟”一样,富有人情味。
“城市的规划、改造,不论大小都要慎之又慎,不可简单地一拆了之。”马先生说,可以考虑将报刊亭升级改造成智能报刊亭,尽量做到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最大限度地开发报刊亭的功能。“比如,除了售卖报纸杂志和生活用品外,可以逐步推广快递收寄、生鲜农产品订购、‘黑科技’的体验点等便民服务,提升报刊亭的创收能力,使报刊亭变成一个开放式的‘便民驿站’。”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杜豆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陈梦扬)昨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两周年西安高新片区新闻发布会在西安都市之门会议中心举行。2018年,高...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