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西安市第三中学举办了“聚焦课程课堂、教科研助推西安教育“名校+”工程”活动,上午的主论坛结束后,下午是四个平行分会场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来自全市各区县的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纷纷走进名校及“+校”的课堂,感受其变化。
此项活动的总负责人是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贾玲,她负责并主持了西安市第三中学的中学语文分会场活动。
同课异构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来自西安市第三中学庞莉莉老师和西安市第三中学分校(即九十中)李妮香老师,分别执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台阶》,同课异构。在课堂上,庞莉莉老师让同学们通过对比建造台阶前后“父亲”的不同变化,来领悟《台阶》中的父亲反映了吃苦耐劳、谦卑的中国农民形象,体会到“父亲”一辈子的辛劳不易。李妮香老师则是通过让学生抓住贯穿全文的一个特写镜头“父亲坐在台阶上”,来体会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刻反思。
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贾玲点评:两位老师在教这篇自读课文时,注重对学生从课内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到阅读整本书这种实际能力的引领,整个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有生机,这是语文课堂应当追求的方向。两位老师关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状态令人欣慰,他们不仅读懂了,有品味和体会,还受到了心灵的触动。
同时,西安市第三中学秦艳艳老师和西安市第三中学分校王琳老师分别进行了九年级《化学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同课异构教学。秦艳艳老师以描绘美丽的校园开场,从学校操场的塑胶材料、草皮导入课程,很巧妙地将三大化学合成材料串在了一起;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实验直接摄像,获得真实体验及实验证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有效落实。
王琳老师的课堂上,在学习塑料材料的过程中,利用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板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材料工程师,对材料进行选择,了解生活中的“白色污染”,知道了化学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很好地体现了从化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学科思想和科学理念。
西安市教科所教研员张建武点评:两位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但了解了主要的有机合成材料,而且在“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渗透,凸显了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两位老师设计了“塑料分类”“纤维种类鉴别”等实验,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矿泉水瓶等)引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这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评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华商报记者 陈红
用古诗解释词语、课堂教孩子吹泡泡……
“名校+”创新课堂令人点赞
在活动分会场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分校,本部的徐行和分校的李媚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人教版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部编版三年级《肥皂泡》。
“谁来用一句诗来解释“花团锦簇”这个词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徐行老师的这节课注重对学生语言的建构和积累,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层层铺垫中生动诠释了文章的主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李媚老师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本课教材的内容以吹泡泡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她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吹泡泡的过程,表达出“我看到了五光十色的泡泡”这样优美的句子来。这节课通过听说读演等形式,注重语言文字实践运用过程,完成了学段目标,并且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
课后,西安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晓纲,碑林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宇、张金凤,大学南路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李彦平,大学南路小学分校语文教研组长周寰,以及徐行、李媚老师等做了分享与交流。专家们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带给大家思考和启发。
王晓纲、李彦平点评:徐行老师的课独树一帜,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积累,这种尝试难能可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远远超出了这篇文章,引出了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并且衔接很自然。
张金凤点评:李媚老师朗读的声音特别甜美,这样的语文课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生动有趣的《认识图形》课
展现南湖教育联合体教研成效
曲江南湖教育联合体的曲江南湖小学曹欢老师和曲江第四小学张研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认识图形》。
两位老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把数学课上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课后,西安市教科所马俊华老师现场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西安市教科所马俊华老师点评:“同课异构”的这两节课,“同”的是都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立体图形上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异”的是导入新课的形式,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学生操作活动展示的方式等。从两位老师的教学可以看出南湖教育联合体数学教研的成效。建议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华商报记者 赵媛
运用情景引入、举例、抓关键词进行剖析
品味“名校+”教学硕果
在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分会场举行的教育联合体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由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学、临潼骊山中学共同承办。
师大附中姜虎老师展示九年级数学课《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他将学生们分为八组,以测量国旗的高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探讨回答,点评后再提出新问题,循序渐进。
四十五中郑雁老师为学生们讲授《锐角三角形》,她从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角的关系、边与角的关系来引入课程,让学生们利用课本和直尺模拟梯子由“缓”变“陡”的过程。
临潼骊山中学邢华清老师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的课程,她将数字问题转换成实例问题,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学习充满兴趣。在课程中,她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从数学答案中总结规律。
四十五中数学组组长徐亚辉点评:三位老师都运用情景的引入、举例、抓关键词进行概念的剖析。姜老师层层探究,进行课堂领读;郑老师强调概念,分析到位;邢老师温柔耐心,细致非凡,三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
西安市教科所罗理想老师点评:三位老师的亮点非常突出,姜老师和郑老师在于过程探究,邢老师在于解析思想。华商报记者 杜娟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梁萌文/图)3月28日,西安经开区召开2019年度目标责任书签订大会、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和“追赶超越攻坚年、营商环境...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