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只有巴掌大小的“小黄豆”受访单位供图
“在妈妈的肚子里仅仅待了25+6周,出生不到1斤的‘小黄豆’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他出生时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历经一道道关卡,创造了生命奇迹。”近日,西北地区首例超轻宝宝成功度过第一百天,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他举行了百日祝福仪式。
“小黄豆”提前来到这个世界
“出生时体重仅有490克,看起来非常非常小,我们就给他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小黄豆’。”高新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周卫萍说,如此体重的超早产儿救治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医学难题,存活率极低,少有救治成功的先例,小宝宝能度过一道道难关,真是创造了医学和生命的奇迹。
周卫萍告诉记者,2018年12月5日,“小黄豆”的妈妈因为前置胎盘出血,提前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就这样,在妈妈的肚子里仅待了25+6周的“小黄豆”提前来到这个世界。术前,高新医院新生儿科与产科、介入科对产时及产后可能出现的诸多变化进行了多次讨论沟通,新生儿科转运团队更是提前到达手术室准备出生监护。一声啼哭,“小黄豆”出生了,主治医师迅速用塑料膜包裹,为“小黄豆”全身保暖,并用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支持,经转运暖箱由复苏团队护送转入NICU。
“以往虽然救治了很多早产儿,但对于490克超早产儿,目前省内尚无经验可循,国内也是寥寥无几。”周卫萍说,看着这个手掌中的小生命,她迅速带领团队展开救治,制定了分期分阶段的诊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呼吸、喂养、感染、颅内出血、内环境紊乱……一个个摆在面前的问题都直接关系到这条小生命能否延续。
目前“小黄豆”体重增至2480克
“如何搭建静脉通道就是一个大难题。”周卫萍说,静脉通道也被称为早产儿的“生命线”,“小黄豆”的血管细如发丝,反复的外周静脉血管穿刺是不可能的,必需进行脐静脉置管。但由于产妇出血,“小黄豆”的脐带近乎干瘪,脐静脉置管难度大增。在主治医生李菲的完美操作下,建立起了“小黄豆”的“生命之泉”通道,随后又顺利进行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为“小黄豆”源源不断地输入营养液及药物。
“出生20天后‘小黄豆’就成功拔管改为无创呼吸机,40天后彻底脱离无创呼吸机改为氧舱吸氧,‘小黄豆’能自由呼吸,也让我们心里悬着的石头暂时放了下来。”周卫萍说,由于早产,“小黄豆”的肺发育极其不成熟,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医务人员多次为他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为避免呼吸机所致的各种损伤,医护人员时刻守护在“小黄豆”身旁,谨小慎微地观察并调整每一项呼吸机参数。
呼吸难关过了,喂养难关又出现了。由于胃肠道发育极不成熟,护士们只能用棉签小心翼翼地涂口腔,逐渐微量喂养,刺激消化道功能的成熟,生后20天变成全肠内喂养,每次奶量为6ml。正当医护人员们高兴时,“小黄豆”又出现了严重的喂养不耐受及胃食管反流,氧饱和度下降、胃潴留、腹胀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只能让护士们再次调整奶量,选择最佳体位及最优化的泵奶方式、泵奶速度,守护在“小黄豆”身旁一点一滴加减调整,让“小黄豆”渡过喂养难关。
周卫萍说,在“小黄豆”100天的救治过程中,新生儿科刘美妮护士长使尽浑身解数,带领着护理团队为“小黄豆”进行“私人定制”。她们用遮光暖箱采取“鸟巢式”护理,用分贝仪实时监测周围声音分贝,给“小黄豆”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为防止长期上呼吸机对“小黄豆”稚嫩的皮肤造成压疮,护士们还给他贴上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膜,并使用水床、“黄豆专属”的口腔功能训练等。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报道的救治成功并存活的500克以下的超轻早产儿仅有2例,“小黄豆”是第3例,也是西北地区首例。目前“小黄豆”矫正胎龄达到40周,体重也增至2480克,虽然还不能完全离氧,双眼视网膜病变也尚需继续随诊,但其他早产儿严重并发症都已经远离“小黄豆”了。
记者马相
新闻推荐
长龙航空夏航季新开3条西安航线 西安首条直飞芭提雅航线下月开通
本报讯(记者梁璠)记者昨天从长龙航空公司获悉,本月31日起长龙航空将执行夏航季计划。换季后,围绕西安地区,长龙航空将新开...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