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王蒙 任午铭 武裴妍
近日,出生体重仅680g的新生儿嘟嘟(化名)经过西安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百余天精心治疗护理,数十次大小抢救及一次手术后终于出院了。“嘟嘟”也是该院新生儿科目前救治成功的最小孕周(孕25周)和最轻体重的早产儿。
西安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同锦锦称,“嘟嘟”刚来时,皮肤吹弹可破,血管细如发丝,呼吸若有若无,四肢松软少动,一度上让医护人员为她捏了一把汗。当时科室倪黎明主任医师、金青副主任医师立即开会成立了特别救治小组,对“嘟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后,制订了详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用过硬技术和超强的护理能力全力救治。
“嘟嘟”的主管医生赵雪丰、薛茹主治医师讲,当天他们为早产的“嘟嘟”实施了脐静脉置管术,建立了生命通道,但是,孩子很快出现了呼吸困难和缺氧的表现。医生立刻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但是,只有25周的早产宝宝皮肤薄如蝉翼,凝血功能差,刚出生皮肤就布满淤青,不能轻易搬动,也不能随意更换体位。新生儿科的护理人员为了保护她的皮肤减少摩擦,特意找来最柔软的床单包裹上充气的乳胶手套,“量身定做”了一个舒服的气垫床;选用了最小号、最柔软的卫生护垫给她当小尿布;在皮肤上轻轻涂抹维生素E保持皮肤的水分不流失;同时把暖箱温湿度调节至最佳指数,让她在最适宜的环境下度过了最初的20天。
在救治过程中,由于早产宝宝的血管纤细、皮肤薄嫩,不能耐受外周静脉输液,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必须尽快进行,可是“嘟嘟”的凝血指标一直没有达到正常,置管存在很大的风险。经过医疗小组的慎重评估后决定还是需要尽快置管。PICC护理小组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完美的操作,终于成功置管,为治疗提供了保障。
在救治中,“嘟嘟”每一次小小的病情变化,都牵动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由于超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早期主要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其中,机械通气30天,光是无创辅助呼吸机就使用了49天,气道护理的工作量非常大;随着日龄逐渐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代谢性骨病等一系列合并症相继出现。
在早产儿的整个救治过程中,新生儿科的郭金铮、席敏、姚海妮、王欢等责任护士为“嘟嘟”的日常护理“煞费苦心”。为了防止代谢性骨病的发生,她们为孩子量身订制了小宝宝被动操;为了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每天放优美的音乐并配合父母讲故事的声音进行音乐疗法,看着“嘟嘟”享受的小表情护理人员都开心的露出了满足的笑脸。
在后期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嘟嘟”情况特殊,新生儿科特批妈妈可以定时进病房,和护理人员一起参与护理工作,医护人员手把手的教会妈妈关于早产儿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异常情况的观察要点。
经历了101天的治疗和护理后,“嘟嘟”体重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嘟嘟终于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出院时为了表达特别的感激之情,家属还特意送来了两面锦旗。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李梦君)近日,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司法所在西光社区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活动中,司法所工作人员...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