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也让西安由内陆中心成为开放前沿。凭借拥有国内唯一获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港”,西安在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建设全网物流体系聚合资源,搭建全球合作平台凝聚共识。
2月22日,由西安市政府和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主办、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承办的西安国际粮油论坛召开。
论坛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部委支持,中国以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粮油行业协会及企业300多人齐聚盛会,共议发展。
多元发展打造高效便捷综合枢纽
近年来,“西安港”作为我国内陆唯一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主动承接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陆上粮油进口通道建设。
其“港口+通道+自贸区”的功能叠加,在推动粮油产业国际贸易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2018年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进口粮食2.6万吨。
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在论坛致辞时说,“现在的西安,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战略重镇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的口岸服务、便捷的运载服务和高效的通关服务,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投资的宝地,发展壮大的福地,宜居宜业的乐土。”
多方联动畅通陆上粮油贸易通道
西安国际港务区内企业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就是依托“西安港”高效通关环境和“长安号”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逐步构建起了“哈萨克斯坦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点一线、三位一体的国际粮食种植、加工、贸易的生态链。
畅通欧亚粮油贸易大通道,需要更多的市场主体的参与。
在论坛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与中粮贸易、益海嘉里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企业将充分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平台,加快西安国际粮食贸易大通道的建设。
高杲倡议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携手合作,进一步加强西安与世界粮油主产国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建立健全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粮油主产国的农业共同发展。
开放合作共建粮油国际合作平台
“合作”是本次论坛的高频词。论坛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热情介绍自身优势,发出合作邀请;俄罗斯粮油协会与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西安、兰州、银川、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市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签署合作备忘录;论坛茶歇间隙,企业家积极互相交换名片,分享行业资讯,探讨合作机会……
本次论坛发布了《丝路国际粮油西安宣言》,聚焦国际粮油领域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宣言》明确将国际粮油论坛永久会址落户西安,论坛将坚持开放通融,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原则,共同促进和巩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油贸易便利化,论坛将致力于推动粮油国际贸易与产业投资合作;《宣言》指出,造福人类是贸易和科技创新最大的动力,呼吁相关参与方共同携手应对人类粮食领域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区域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致辞时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西安和国际港务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与参会代表广泛开展合作,一道建设更高水平西安港,真正实现战略双赢。
陈刚对于“西安港”的召唤积极响应,他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有功能完善的口岸、高效的通关环境和长安号便利的运输通道,未来协会企业可能会把粮油贸易的期现货的交易、市场、生产、加工等设置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港”做好国际粮油生产、贸易、物流、金融等全生态业务。
新闻推荐
李明远在调研“三个经济”发展和“三中心”建设时强调 高点定位 系统谋划 务实推进 努力推动大西安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迎谨)2月24日,市长李明远赴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调研“三个经济”发展和“三中心”建设等工作。他强调,...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