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贺艳)昨日,记者在西安兴善寺西街看到了几百米长的旧书摊,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书摊上聚集了各地的旧书爱好者、旧书藏家和众多书商,他们用塑料袋提行李箱拉,来来往往的书友都在这里淘到了他们钟爱的宝贝。摊主:旧书收购是难题
“我卖旧书已经19年了,以前一边打工一边卖旧书,现在收旧书越来越不容易了。”摊主张先生对记者说,收购这些旧书主要是两种渠道,一是挨家挨户收,二是去废品回收站收购。“很多人不愿意卖旧书,觉得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大家收藏意识都提高了不少,都把旧书留下来给小孩看了。”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跟他一起卖旧书的摊主都不干了,觉得挣不了钱,收购起来也麻烦。
“现在年轻人有手机、电子书,也都不爱看这些,来我这里买书的回头客基本都上年纪了,都是懂书的人,爱读书的人。”张先生笑着说,这些旧书的价格一般在5到10元一本,他坚持19年卖旧书仅仅是因为热爱,“总觉得手机上看书就不能叫做读书,能碰到有缘人在我这里买书我心里也很有成就感。”
书迷:旧书是宝是艺术品
“我每周都会来这逛逛,看看这些摊主又收购了哪些值得收藏的旧书。”林先生说,他已经在这些书摊来回逛了两圈了,手里提着的都是今天收获的宝贝。“这些书经过很多人阅览加上时间的流逝,已经从简单的商品变成艺术品了,让旧书循环流动起来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他翻开刚刚淘到的《牡丹亭》一边指着印刷年代一边对旁边的书友说。
“这些书看中就要直接拿下,能碰到喜欢的就是运气。”李先生是已经退休五年的老干部,他说一本书一翻一合,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各种版本的字典词典还有四大名著,李先生都一一收入囊中。“我淘旧书先看年代和印刷,值得收藏的多少钱我都愿意花。”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很多书迷都呼吁多举办这样的旧书集市,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旧书文化应该用这种方式延续下去。
兴善寺西街的旧书集市24日结束,但每周的周末两天依然会在兴善寺寺院的红墙边上继续摆摊出售。
新闻推荐
获“鲁班奖”或“国家级优质工程金奖”项目奖励50万元本报讯(记者张电达)记者昨日获悉,为支持和推动西安市建筑业企业高质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