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镜糕爷爷”新店落户大唐不夜城 三代传承留住“西安味道”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2-23 02:48   https://www.yybnet.net/

李文军做小镜糕本报记者 党运 摄当25岁的李帆成功做好一块镜糕,再涂上玫瑰酱时,延续了31年的“李家镜糕”迎来了第三代传人。就一块镜糕而言,这种传承的背后,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更有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留住西安人的

“味觉记忆”

西安含光门里,“镜糕爷爷”李秦森曾是很多网友、食客们心中的一道特殊风景。一台掉了漆皮的三轮车,一座永远冒着热气的蒸笼,早已融入了西安人的生活日常,承载着人们对于童年、故土、勤俭和时代变迁的特殊记忆。

2017年,三秦都市报独家报道了镜糕爷爷的故事,引发无数网友共鸣。李秦森祖籍山西临猗县,1979年来西安工作,在西关食品店上班。1988年学习做镜糕,此后开始摆摊。

让人称道的是,老爷子童叟无欺、心地淳朴,每个镜糕仅卖1.5元,始终拒绝涨价,不放任何添加剂和香精。

去年5月11日,76岁的李秦森老人去世。他的二儿子李文军想寻找一处新地址,无数热心市民、企业联系到本报,希望提供帮助,留住几代西安人这份“味觉记忆”。

今年1月29日,在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下,“镜糕爷爷”的新店正式落户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新店取名为“李爷爷家的小镜糕”,由李文军负责。

李家的第三代人、李文军的女儿李帆、女婿冯灶星也参与了进来。“做法、工艺,都是从爷爷这里传承下来的。”25岁的冯灶星坦言,很多人都问过他制作秘方,其实没有秘密,“只要用心就行,比如,镜糕的原材料,江米面、花生、芝麻等,都是我们亲自加工的,拒绝买成品。”

一块镜糕

与一座城市的情缘

“在网上走红,可能是老爷子晚年最快乐的事。”昨天,李文军告诉记者,父亲去世的前两年,几乎每次出摊,都会遇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网友和游客,“录视频、打卡拍照,父亲从来没有拒绝过。”

李文军说,父亲在西安生活了近40年,西安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西安有很多老朋友、老相识,对这座城市非常熟悉,对西安人的感情,亦非常深厚。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决定从山西老家来到西安,并将女儿、女婿收成徒弟,教他们做镜糕。

与之前流动卖镜糕不同,新店的设计、装修蛮别致,除了有“镜糕爷爷”的动漫画像之外,印在店里的“几代西安人的甜蜜记忆”几个字,尤为引人注目。

记者采访时,一位从北郊慕名赶来的女子,特意买了两块镜糕,“还是熟悉的西安味道。”她说,每次经过含光门时,都会想起镜糕爷爷,想吃一块爷爷做的镜糕,这承载着乡愁,会留在一生的记忆里。

李文军说,父亲此前卖镜糕,一直走街串巷,期间得到了很多政府部门的关心,大西安包容开放的气质,接纳和温暖了这个镜糕摊,成就了一块镜糕与一座城市的特殊情缘。“选择留在西安,是因为我们深爱这座城市。”

征集

我把“大西安”读给你听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全媒体联合共青团碑林区委、西安市青少年宫发起一个计划——我把“大西安”读给你听。我们面向广大网友和读者,征集发生在大西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的温情故事、创新创业故事、奉献故事、励志故事、诚信故事、圆梦故事。

同时也邀请新闻当事人或者朗读爱好者倾情献声,用声音的力量,将一个个故事讲述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听。

联系方式:

1.拨打本报热线965369;

2.在新浪微博@三秦都市报;

3.关注三秦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杜豆徐磊

我把“大西安”读给你听

后续

新闻推荐

公交车防护设施新标准3月1日正式实施,防护侧围最低1.6米 西安多数公交车已有防护侧围

2月22日,记者在410路公交车上看到驾驶室已设置防护侧围本报记者陈飞波摄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行业标准《城市汽电车车...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爆料3·152019-02-23 01:19
猜你喜欢:
评论:(“镜糕爷爷”新店落户大唐不夜城 三代传承留住“西安味道”)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