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接送为了谁?
每天凌晨两点,西安生活段东站公寓汽车司机刘博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守在待班地点,一边检查车辆状态、打扫车内卫生,一边等待乘务员的到来。
西安生活段有132名汽车司机,他们担负着14条运营线上5600多名乘务员的接送任务,日均行驶5000多公里,无论天晴或是下雨,无论炎夏还是寒冬,都始终奔波在路上,准点把乘务员送到车站,保障列车的准时开行,而刘博便是接送这些乘务员中的一员。
4年来,他累计安全行驶里程40多万公里,从未因车辆保养不到位而影响正常运行。春运期间,刘博他们比以往出行得更早,避免因道路拥堵、积水而耽误乘务员上车,只有保障了乘务员的准点,才能保障旅客的出行。
春运中的“深夜食堂”
“马师傅,我师傅肠胃不舒服,您看有什么可以吃的?”深夜,一位乘务员的徒弟急匆匆跑到西安公寓食堂找马孟选,告诉他自己的师傅肠胃不好,不知道可以吃什么。马孟选听后,便做了甜汤并打上鸡蛋、烤好馍片送到生病的乘务员房间。
马孟选,大家都叫他“马哥”,是西安生活段西安公寓食堂的班长,手艺一个抵仨,许多乘务员都对他的厨艺打Call。为保障春运期间乘务员随时能吃上热乎的饭菜,马孟选他们为乘务员开“深夜食堂”,搞起了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临近春节,他和食堂班组的同事们都在琢磨着将冬季菜品更新,推出既有营养又暖和的清汤羊肉、排骨炖香菇、豆腐烧元肘、烧杂拌等地方特色菜,让值守春运的乘务员吃好不想家,安心服务旅客。
马师傅的食堂接待服务的乘务员有汉、回、蒙、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族人民,马师傅还专门为少数民族准备了专用灶具和厨具,增加民族风味小吃,满足他们的口味,食堂热闹得像“一家人”。
候车室里的“马道医生”
当旅客在温暖明亮的西安北站内候车时,没有人会留意到,在头顶26.5米高处的候车大厅天花板里,有一小队忙碌的铁路工人正穿梭于狭窄昏暗的马道之间,检修着各类用电设施、巡查配电设备,以及钢结构组件。他们便是被称为“马道医生”的西安建筑段综合工区的电器维修工。
“我们把检修的步道称作‘马道’”,维修工徐浩航说。在西安北站的站房马道里布满了各类供电线路和供暖、供水、制冷等设备,空间十分狭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西安北站2.6万多盏照明灯及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些铁路工人几乎不会与南来北往的旅客谋面,但是他们用辛劳和汗水,让西安北站7.18万平方米的候车大厅的照明灯照亮每一位旅客回家的路。
风口站台上的“护棚人”
“口镇的风,赤水的葱;华山北的风,李卫峰的棚。”在华山北站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守护华山北站风雨棚的西安建筑段综合工区工长李卫峰。
华山北站位于渭北平原的风口处,每次刮风风力常常在6级以上,而华山北站房建设备属高大建筑物,仅站台风雨棚就高达15.9米,大风天气极易对风雨棚扣板、灯箱连接杆等构筑物造成松动、脱落,坠落到道心或旅客通道,严重影响旅客运输安全。所以,李卫峰他们闻风色变,也闻风而动。只要一刮风,李卫峰就不敢回家,吃住在工区,盯着防风监测系统,一旦发现6级预警,他就急了,立即通知工友顶风而上,检查风雨棚扣板、玻璃幕墙、门窗和各种构筑物的安全状态,风吹到哪儿,他就追到哪儿检查。
春运期间,李卫峰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工友们对松动的风雨棚扣板进行加固,确保大风等恶劣天气下房建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每天紧固每一个螺钉,扎牢每一块扣板,守牢高铁安全的每一处关口,确保高铁行车安全和旅客进出站安全。(高扬 朱淑琴)
广告
新闻推荐
西安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秦岭北麓西安段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实施办法(试行)》 优先保护饮用水安全 推进水源地生态治理
人人都有保护秦岭北麓饮用水水源的义务。(资料图片记者张宇明摄)首席记者张端为加强秦岭北麓西安段饮用水水源...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