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市民热线话务员协助大学生回复市民疑问。 (记者 郭沛然 文/图)
本报讯“电话接通,我的第一感觉是责任重大。”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二学生段真说,因为接了这个电话就意味着要解决市民面临的难题……昨日下午,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的56名寒假见习大学生走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体验热线工作,倾听市民心声。
活动开始后,大学生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走进热线接线大厅,戴上耳机坐在话务座席,开始了接听市民倾诉。如何划分转派单位?怎样查看工单进度?如何解答市民疑问?短短10来分钟,纷繁复杂的来电问题,让大学生代表们有些手忙脚乱。在专业话务员的指导下,大学生代表们圆满完成了各自的接线工作,有的妥善解答了市民的疑问,有的则通过建立转派工单,责成有关部门解答市民的困惑。
“能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结合自己的感受,段真说,刚刚她接到的是一位农民工反映拖欠工资的问题,她希望自己的转派能帮助这位农民工讨回工资。面对不同类型的市民投诉,大学生代表们纷纷表示,接线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话务员老师们特别厉害,能迅速地划分工单类别,解答清楚市民疑问。”西安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大三学生王振告诉记者,市民来电问题涉及交通、法律、卫生、农业、公安、住建等多个部门,一些常规问题话务员们能依据经验迅速给出解答,让他感到佩服。
在为12345热线接线员点赞的同时,大学生代表们结合自身感受,也为12345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提出了非常实在的建议。“话务员的工作压力太大了,如果能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帮助话务员们划分工单、实时语音转化记录工单、智能回复查询工单,则可以减轻话务员劳动强度。”王振说。
据了解,2018年全年,12345热线累计呼入各类电话122.6万余个,接通118.5万余个,接通率为97%;省长信箱、市长信箱、市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渠道累计收件约7.4万余件;累计产生工单129.5万余件,已回复127.9万余件,回复率高达98%。“有事就打12345市民热线”,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第一时间听取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2345市民热线已然成为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最佳途径,快速办结办好每一张工单,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胸怀。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刚刚走过的2018年,是高科人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稳步提升、转型发展的一年,更是改革创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