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团队来西安市参加社会实践。
■记者高瑞文/图
“西安科技感很强,灯光秀融入了科技元素,很震撼”、“西安年·最中国”是很好的文化创意,西安虽为大城市,但是年味很浓、“进入西安我感觉自己回到了古代的中国”、“明年我想和家人一起来西安过年”……
1月23日至1月29日,清华大学一行8名大学生在西安市开展主题为感受西安文化元素与文创气息、探知西安文创产业发展、体会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西安文化与文创建设的发展与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周同学们前往了西安市文广新局、荣信公司、西安市轨道办、西安软件新城软件研发基地、华夏文创集团、曲江大唐不夜城等地参加座谈,实地参观学习。几天下来,他们对西安这座城、西安的文化创意、文创产业,以及对“西安年·最中国”的创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1月26日下午,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明年想和家人来西安过年
带队的李西尧是地道的西安娃,他告诉记者在参加社会实践的间隙,他还带着同学们去了西安的景点。其中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感到震撼的就是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的夜景。李西尧说:“这次回来发现西安的夜景科技感很强,现代的科技和西安的文化元素相融合,使得西安的夜景十分具有西安特色,尤其大雁塔附近‘西安年·最中国’的氛围很浓厚。”
来自河北的张征宇说,他在2018年高考后来西安旅游,当时以游客的身份在西安玩了两天,匆匆看了一些著名的景点,并未慢慢了解体验西安和西安人的生活。“这次能有机会来西安参加社会实践,刚好临近新年,我感到十分兴奋。走在大街小巷,我第一次体会到西安的年味这么浓,西安让中国年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在西安体会到了更加深刻更韵味的中国年,这是很多大城市没有的。今年来不及了,明年我想和家人一起来西安过年。”张征宇说。
任峻立说,“西安年·最中国”这样的创意非常具有开创性,它把传统的年俗和西安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文化产业,吸引了西安人和很多外地游客的目光,最后带动西安经济发展。西安文化资源丰富,应该多挖掘类似“西安年·最中国”这样的文化创意。
焦万程说,通过和西安市轨道办工作人员了解后,她们又实地体验了西安的地铁,尤其西安地铁四号线全线装修风格以“丝路长安”为主题。北段线路装修风格以现代装饰手法展现新时代城市风貌,体现出继承与发扬的城市建设理念;中段重点展示悠久的盛唐历史文化,展现西安璀璨多姿、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底蕴;南段装修风格及色彩以突显新中国航天产业科技的发展为主。这些文化创意都做得非常好,让人一上地铁就感受到浓浓的西安风格。
来西安好像回到了古代中国
来自上海的章思远说,通过这几天走访一些文化企业,发现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依靠政府主导,发展好的都是一些大企业。其实,中小型文化企业在市场上占了很大份额,他们也有不错的文化创意,如果政府能够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帮扶和鼓励,让他们也参与到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那么西安的文化产业将会发展得更好。
重庆女孩刘林鹭说,她和西安比较有渊源,这是她第五次来西安。小学和初中曾来西安旅游和学习,因为从小对艺术感兴趣,最初吸引她的是西安古代的建筑,再次参观博物馆以及工艺品之后,她更喜欢西安厚重的文化历史。后来再看西安,发现现代西安人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赋予了时尚大都市的美。这次过来,徜徉在西安的景点,完全陶醉在西安美丽的夜景中。在大雁塔的步行街上,还有一些卖皮影和糖画的,让人瞬间觉得走到西安,就像真正来到了古代的中国。
作为一个陕西娃,贠晨鑫对西安充满了自豪。他说,近两年西安知名度越来越高,外地的同学朋友都对西安评价很高。“西安应该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优势,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觉得西安是一座蒸蒸日上的古城,未来前途很光明”贠晨鑫说。
新闻推荐
王学芝展示做的鞋垫本报记者陈飞波实习生辛乐怡摄1月26日,72岁的王奶奶把亲手做的100双鞋垫,送给没有爸妈陪伴的孩子们...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