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拆除后,市民在革命公园内健身锻炼。(记者 雷伟东 摄)
■记者王迎谨
公园拆除围墙、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究竟有哪些变化、市民群众怎么看、哪些方面仍需提升?1月18日下午、19日凌晨,记者先后两次来到位于西五路东段北侧的革命公园,实地感受、一探究竟。
市民点赞
赏景健身交流都不误
昨日下午,在公园南门,红色的灯笼衬托出喜气洋洋的氛围,不少市民在合影留念。南门两侧,围墙均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铺设的草皮和一丛丛的绿竹,放眼望去,顿觉通透明亮。
要说起变化,周边的群众最有发言权。“拆除围墙这举措很好,改造后比原来也好看,人站在路上就可以欣赏公园里的景致。”年逾八旬的郭大爷说,围墙拆除后,沿街坐凳等便民设施多了,入园道路也增加了,想休息有地方坐,来公园也更方便。
郭大爷虽说80多岁,看起来只有60出头,谈及“保养”秘诀,他说都是锻炼的功劳。“退休后,我每天在此晨练一个半小时,吃完晚饭再来散步,这里还有一群老伙伴,真是个好地方。”
锻炼、赏景、交朋友,不光郭大爷,更是许多人来此的目的。刘淑媛阿姨家住东郊,也是每天乘坐11路公交车来此锻炼。刘阿姨说她曾患关节炎、骨刺,天天和伙伴来唱歌跳舞,身体越来越好了。刘阿姨说:“市上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对公园进行改造,我们老了不能为国家作贡献了,一定要把儿女教育好为国家作贡献。”
问题仍有
基础设施要完善
“按理说,能把这个老公园管理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要说继续提升的话,也还有空间。”郭大爷说,晚上七八点,是大家活动的高峰,虽说公园已经对园内100余个路灯进行了更换、维修,但仍然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大家晚上跳舞,黑咕隆咚的,路灯数量有些少、亮度也不够,应该再提升提升。”
革命公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围墙拆除并实行24小时开放后,对公园管理能力和市民综合素质均是一个较大考验,但因革命公园建园时间久,基础设施陈旧且日常维护改造资金不到位等因素,24小时开放后,公园的配套基础设施急需进行完善。
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路灯问题,监控设施不到位,重点部位均为盲区,不利于监管。此外,现有安保、保洁等人员配备,无法满足24小时开放3班制的人员设置,导致服务、管理等方面均不尽如人意。
19日零时30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公园内原本就不多的路灯全部关闭,借助月光依稀可以看到周边的景物,愈往深处走,愈发漆黑,与道路上的灯火通明形成强烈反差。走访期间,也并未发现巡逻人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同时,郭大爷还认为,应该对公园内的水面进行提升改造,变成新的景观,让大家愿意接近,而不是避而远之。
破解之道
政策支持市民参与两手抓
针对公园24小时开放后存在的问题,革命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希望能明确相关政策并落实各类专项资金,确保开放公园的各项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同时,按照西安市全开放景区管理模式及相关费用标准核拨所需经费,以保证园区24小时开放期间文物及游客的安全。
下一步,公园将继续健全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等,并通过加强职工教育,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和精心化服务水平,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开放式公园的便利。
“公园是大家共同的,也需要大家自觉维护。”郭大爷说,参加婚介活动的群众要自觉将发放的材料收拾、打扫,不能随意乱扔,增加保洁人员工作负担。
“好环境是共同创造出来的,大家要相互尊重。”园内一位保洁人员说,24小时开放后,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工作效果不太好,干得多不说,体现不出成绩,心里就有些不平顺。
全开放式的公园,除了政策支持、加强管理,更需要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真正参与其中、融入其中,爱护公园的设施,不去随意踩踏破坏公园里的绿植,共同维护城市公园的美丽。
新闻推荐
走进西安航空基地各个党支部,映入眼帘的是醒目规整的“党员之家”——《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主题党日制度》《民主...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