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升吨(前排左四)和他的团队 受访者供图
1979年,赵升吨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液压传动及控制先驱史维祥教授,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1986年他留校任教至今,共培养出博士生54名、硕士生128名。自此,他和他的团队与智能控制装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立足于需求,立足于原始创新”
多年来,赵升吨一直提倡将“伺服电直驱、分散多动力、集成一体化”的理念应用到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他带领团队不断学习进取,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思路,克服重重难关。“科研一定要立足于需求,立足于原始创新。”赵升吨说,他的团队始终立足于国家的重大需求,在锻压设备、机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等方面开展切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工作。
在做棒管料精密剪切研究时,赵升吨带领着团队提出原创新工艺、自主研发设备,搭建完成体系,能够应用于多种型号的下料实验平台,不断摸索棒管料断裂规律。经过多年钻研,他提出了低应力疲劳的裂纹可控式精密分离新方法,发明了适用于棒管料批量精密交流伺服联合驱动的全自动开槽技术及装备,提出了热应力快速批量萌生理想裂纹的新思路,并针对不同直径棒管料发明了4套低周疲劳加载的低应力精密分离的伺服控制装备。据了解,赵升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多家企业,并获得去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赵升吨说,他曾在企业进行实地研究,结合多年专研伺服可控机构学,成功地让新型伺服式热模锻压力机样机在他的手中试制成功。据赵升吨介绍,该机采用伺服电动机实现热模锻压力机的伺服驱动,去掉了传统热模锻压力机中的核心部件——气动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传动系统简单,造价明显降低,工业实际推广前景巨大,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国作为世界锻件生产第一大国,目前主要依靠热模锻压力机进行生产,而传统热模锻压力机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构成严重污染,让压力机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赵升吨说,相比于传统的热模锻压力机,伺服式热模锻压力机具有很大优势,它的能量利用率高,可以节能20%至40%;滑块行程次数高,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化,减少维修量;锻压过程伺服控制,可以实现智能化、数控化、信息化加工;噪声低,超柔性,高精度。由于其锻造性能突出,节能效果明显,市场需求非常大,伺服式热模锻压力机研发试制成功,对于提升国内锻造水平与质量及锻件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叉融合,翱翔前沿”
“文质彬彬,君子风范。”每一个接触过赵升吨的学生都会被他身上的这种谦逊温和的气质所感染。“赵老师很儒雅,有君子风度。在汇报时从不会因为我们做得不好而批评大家,而是十分有耐心地提一些建设性意见。面对同学们的提问,也总是细心解答。”博士生任芋见说。
西交大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崔敏超也是赵升吨的学生,他说,他所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都与“创新”有关,因为他一直记得上大学时的第一节专业课。崔敏超说,那节课是赵升吨教授的车辆工程导论课,赵教授在课堂上讲到,“汽车是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技术的缩影,而先进汽车技术更是一个国家机械创造水平的体现,一辆汽车拥有一万多个零件,它们的制造几乎涵盖了制造业的各个分支领域,要创造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技术,就要做到交叉融合、翱翔前沿,你们是推动中国制造从模仿走向创造的主要力量,任重而道远。”从此,一颗要“创新”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崔敏超的心里,并渐渐开始萌芽。
后来,崔敏超在赵升吨的指导下将电磁学先进的开关磁通拓扑原理融合在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设计上,经过三代结构改进和试制,他们成功装配出了开关磁通型起动发电一体机样机,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一种汽车用起动发电一体化的开关磁通电机,并在国内机械工程领域顶级期刊《机械工程学报》和国际汽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上进行了相关成果的发表。崔敏超表示,学校“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给了他莫大的“创新”源泉和动力;而赵升吨教授“交叉融合,翱翔前沿”的观点,则给他创新的理念和方向,他将努力去展示更多的“中国创造”。
采访最后,赵升吨说,现在全国都在提硬科技,西安作为硬科技的老家当之无愧地要扛起“全球硬科技之都”这面大旗,脚踏实地发展西安硬科技,集中精力引领中国大创造就是他的团队风向标,一定要在硬科技发展的大潮中,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记者马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夏明勤)为传承和宣传西安城市文化,打造靓丽城市文化名片,日前,电视连续剧《书院门》剧本座谈会在西安历史文化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