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陈坪泰伯庙文保员陈增信坚守着一座古庙,一方热土。
青灯一盏,古庙一座,陈坪泰伯庙从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走来,历经风霜,依然香火不断,这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守庙人,陈增信就是其中一个甘于寂寞却不甘于平凡的“守庙人”。
从2001年担任新区正阳路街道陈坪村泰伯庙文保工作以来,陈增信已在陈坪村泰伯庙驻守了18年。2001年,年久失修的泰伯庙日渐破败,屋顶几尽坍塌,为了保住这座古庙,村上7名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文物保护协会,陈增信被推举为会长,他带领着乡亲们翻修了大殿的砖瓦,更换了部分墙体,对屋顶进行了修缮。他又带领几名村代表在邻近的富平、三原等地挨家挨户地“化缘”集资,他们的精神感动了附近乡里,乡亲们纷纷你1元、我2元地捐钱捐物,这才使泰伯药王古庙得到了修缮。
陈增信的母亲曾看守泰伯庙30多年,在庙里长大的陈增信对庙里的文物遗存如数家珍,关于泰伯的传说故事也是张口即来,泰伯庙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陈增信说:“泰伯药王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有责任有义务接我母亲的班,继续看守泰伯庙,把泰伯庙文物保护好。”18年的坚守,陈增信甘于寂寞,守护古庙,为该地区的宗教文化、居民生活及抗战历史保留了相关的资料。
网络普及之后,陈增信在网上看到全国各地有很多关于泰伯药王的资料,他知道本地资料十分有限,于是,陈增信决定“出走”,到全国各地去收集关于泰伯药王的资料,“只有走出去,才能收集到更多的资料”。2017年到2018年,陈增信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走大川,访名山,年逾古稀的陈增信独自一人走遍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我对中国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我又是泰伯庙的文物保护员,就想趁着还能走得动,赶紧出去转转,一方面是收集关于泰伯药王的资料,一方面是重走红色革命路线,圆我多年的梦。”
2017年4月4日,陈增信打点好行装,从西安出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行走,像很多驴友一样,陈增信的第一次行走选择了去昆明、大理、丽江,这一趟文艺之旅,陈增信走遍了云贵川渝的大城小镇,一边搜集关于泰伯和药王的资料,一边体会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种新鲜的体验让他满心欢喜。回家休整了一个多月后,陈增信又待不住了,2017年8月24日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行走,这次走的是西北五省、东三省和华北地区,收集到不少关于泰伯和药王的传说故事。2018年9月,陈增信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行走,这次的旅行可以说是双线并行,一条线是红色革命路线,另一条线是文化路线,这次走了华北、东南地区,拜宗教名山、登文化名楼、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一方面是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另一方面是亲身感受当地浓郁的文化氛围。从9月13日到11月30日,历时52天,陈增信共计花费2265元,是实实在在的“穷游”。
虽说是“穷游”,但是陈增信告诉记者,他的旅行一点也不苦。“现在的社会对老年人实在太好了,出去坐车逛景点要么半价,要么免票,大家对我们老年人也都很照顾,走到哪都有给我让座的,真是太感动了。”陈增信感慨道:“黄土都埋到脖子的人了,能有这么好的社会环境出来旅游,这么受照顾,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通过三次行走,陈增信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也收集了大量关于泰伯和泰伯庙的一手资料。现在,他正在与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秦凤岗合作撰写一部关于泰伯药王庙的书,书中将详细记录泰伯药王的故事,以及相关的文化研究,书成之后,将会为泰伯药王文化研究提供一份可供研究的资料。
陈增信不服老,越老越有激情,他说,以后他还打算重走之前的路线,把之前没有逛到的景点再逛一遍,“特别是无锡的泰伯庙,之前只是路过,没有好好了解,后面打算再去看看还有什么资料可以收集的。”陈增信说:“我自己出去旅行,时间也比较自由,想要什么资料就去当地相关部门问,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当地的群众生活,深刻体会当地的民风民俗。”
人生七十古来稀,74岁的陈增信依然心态年轻,虽已至暮年但壮心不已,用自己依然硬朗的身板丈量着祖国的广阔,探索着文化的奥秘。(本报记者 张欢欢 见习记者 党江妮)
新闻推荐
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点燃城市激情(资料图片)记者王健摄丝路乒球赛成为城市名片(资料图片)记者王健摄体育如同城市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