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熊玺 梁萌
备受市民关注的西安地铁四号线,将于12月26日上午10时开通试运营。西安地铁四号线是国家发改委批复《西安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8)》中的一条骨干线路,线路全长35.2公里,南起航天新城,北到北客站(北广场),方向为南北走向。
采用B2型车最大载员1880人
西安地铁四号线依次贯穿西安航天基地、曲江新区、雁塔区、碑林区、未央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途经西安北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火车站、五路口、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全线设车站29座,均为地下站,设航天城车辆段1座,草滩停车场1座。
开通初期因西安火车站改造,故该站甩站运行,各次列车不停站通过。地铁四号线车辆与已经开通的地铁一、二、三号线车辆相同均采用B2型车,四动二拖六节编组。四号线列车每节车长19米,宽2.8米,高3.8米,整列车额定载员1468人,最大载员为1880人,座席240人;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平均时速大于35km/h,车辆使用寿命为30年,车体材料为外表免涂装的不锈钢,采用DC1500V接触网受电方式。一期计划投入45列电客车。
4号线与目前已运营的线路有3个换乘站,与二号线在行政中心站换乘,与一号线在五路口站换乘,与三号线在大雁塔换乘。随着西安火车站站改工程的结束,四号线将成为西安地铁线网中唯一衔接西安火车站、西安北客站,并续接机场线的地铁线路。
建设创下了多个国内“第一”
地铁四号线在施工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创下了多个国内“第一”。
四号线衔接了西安火车站、西安北客站及机场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枢纽,边界复杂,设计接口多,难度大,对提升对外交通枢纽配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轨道交通属首条线路。
四号线是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首次不进行地表处理、长距离(6km)穿越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区段的线路,也是首条先后13次成功穿越11条地裂缝的线路,穿越次数最多。
四号线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地层、轨道无加固条件下下穿运营国铁站这一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
首次在饱和软黄土地层中采用大断面矿山法穿越陇海铁路西安站道岔“咽喉区”,解决了地质复杂、沉降控制要求高、工期紧、对既有线铁路运营影响风险高的重大施工技术难题。
首次短距离连续穿越西成高铁、西宝高铁线路群,施工中克服全段面富水砂层地质条件,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确保了高铁运营线路地面沉降量控制要求,施工安全平稳。
首次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以小曲线、大纵坡线形下穿高层建筑群复合地基,解决了在特殊地质、地形下的施工高风险难题,为西安地铁今后同类条件施工提供了典型案例。
采用6项新技术
四号线线路周边建构筑物繁多,在部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中首次采用半铺盖施工工法,解决了老旧中心城区道路狭窄、房屋密集、交通繁忙的缓堵保畅难题,保障四号线施工期间市民出行顺畅。
首次采用冷冻法施工,成功解决了元朔路站至北客站区间位于富水全断面砂层的联络通道及泵房因紧邻高铁线路,不能降水、最大限度降低对高铁影响的施工难度及风险,安全顺利地处理了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
采用了机器人手臂挖机进行开挖施工及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测量,确保了施工期间股道及道岔安全,列车不中断、安全运行,确保了火车站站暗挖隧道区间的按期贯通。
首次在正线轨道工程普通道床中采用长轨枕,并在全线推行高铁CPⅢ测量技术,施工便捷、高效,线路平顺,质量优良。
首次在安装装修施工中引用BIM技术,分别在飞天路站和大明宫北站进行了建设试点,减少管线施工碰撞,优化设计及施工效率,有效指导了现场施工,为后续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采用国内业界最先进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LTE-M无线通信标准,承载综合业务全线开通运行的线路,使轨道交通无线网络统一,使更好的传输效果成为可能,开启了轨道交通应用的新纪元。
穿越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号线沿线经过多处文物保护点,从南到北分别有明秦王墓、隋唐城遗址、大雁塔、明城墙、董仲舒墓、西安事变旧址、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针对这些文物保护点,在地铁线路设计及施工阶段,采用绕避的方式保护了唐大明宫遗址、隋唐长安城遗址、西安事变旧址、西安城墙遗址和大雁塔等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尚属首例。
新闻推荐
西安北客站工作人员介绍北客站平面示意图记者杜静波摄本报讯(记者杜静波)备受市民关注的西安地铁四号线于今日上午10时开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