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杨旭教授研究团队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发扬传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经过10余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大功率特种电源多时间尺度精确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交大学子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艰苦攻关不断创新出成果
传统电源体积大,损耗大、效率低,性能差、电流不稳定、电池寿命低,而且不能满足粒子加速器、飞机、电力系统等领域的使用要求。杨旭教授告诉记者,“特别是粒子加速器,装置非常大。比如我国上海建设的大型加速器周长几百米,对电源的精度提出极高的要求,特别需要大功率电源技术。”
从1998年起,项目团队历经10余年坚持与默默耕耘,攻坚克难,破解一个个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功率特种电源的数字控制系统建模、多频段优化控制等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相关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将创新书写在新产品上。
如今,相关科研成果应用于我国在建和在运行的部分大型加速器和受控核聚变装置,并推广应用到民航飞机地面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电化学电源、光伏并网逆变及微网逆变电源等,部分产品销往国外。
苦中有乐科研队伍茁壮成长
细节决定成败,科学研究要求研究者必须具有一丝不苟、耐心仔细的精神。2008年,项目团队在上海现场做加速器电源调试,发现一个“诡异”的问题:电源每到早晨八点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波动,影响加速器的运行。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迟迟找不到原因。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老师提出,八点钟有什么特殊的呢?正好是上班时间。大家上班进入电源大厅,大厅门就会断断续续的被打开,外面的冷空气就会进来,从而导致电源的运行温度发生波动,最后经过反复查找,确定了对环境温度敏感的元件,替换后成功解决了问题。杨旭教授说道:“科研复杂、漫长,很多问题靠讨论解决。一个人的脑袋绝对是不够用的,正是大家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让灵感的火花碰撞,才有了令人骄傲的科研成果。”
特种电源问题的解决,无疑会对粒子加速器的建设铺平道路,为基础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永远没有终点,我们将以西迁精神为指引,继续做好西迁新传人,努力为学科发展、祖国建设交上‘交大人’的答卷。”杨旭教授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张彦刚
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闻推荐
近日,教育部致函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教育部关于同意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的函...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