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之星风采 让古建筑焕发“第二春”

来源:西安晚报 2018-11-14 05:12   https://www.yybnet.net/

薛建阳记者 关颖 摄

——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保护专家薛建阳教授

时而爬上高梯查看榫卯结构残损情况,时而俯下身躯探究灰土基础的残余承载力……在每一次实地开展古建筑鉴定和保护工作现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保护专家薛建阳教授总是严谨又充满热情。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薛建阳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围绕中国古建筑的残损调查、安全性评定、维修加固等方面开展了二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已成为国内古建筑研究领域有着较高影响的一支力量。

全身心投入古建筑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薛建阳是一名“70”后,他17岁考入有着“中国建筑老八校”美誉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知名的古建研究专家赵鸿铁教授,后攻读博士学位,在古建筑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他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9岁晋升副教授、33岁破格晋升教授,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薛建阳曾两赴日本留学进修。众所周知,日本古建筑的保护及研究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每年有无数学者前往日本参观学习。薛建阳抓住赴日本留学的机会,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汲取日本古建保护经验,为自己之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国后,薛建阳带领团队运用现代试验技术及理论对我国古建筑的结构特性、结构演化过程及抗震设计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薛建阳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8项,并获得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回国人员、陕西省职工优秀创新创业人物、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等荣誉称号。他还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2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8部。

留得住文化根脉

让古建筑焕发青春

中国古建筑是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应县木塔是木结构古建筑中的明珠。“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与最高的木结构高层建筑物,虽历尽风霜兵患,仍挺立近千年。”薛建阳告诉记者,由于木塔所用木材容易腐朽、虫蛀和老化,同时在传承中受到了各种自然力和人为破坏,使得应县木塔处于严重的残损状态,其健康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016年底,山西省文物局慕名找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希望由学校的专家们承担起应县木塔的残损调查及艺术展示的重任。薛建阳带领团队随即开展了应县木塔结构残损调查及鉴定工作。当时室外是零下20℃,木塔内也无任何取暖设备,薛建阳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在测试现场工作了近两个月,许多团队成员的手被冻出了很长、很深的口子,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将组成木塔的11万余个构件逐个拍照、测量、定损、绘图,并建立了三维数据库和残损信息库。这也是应县木塔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的调查建档,为下一步木塔的维修加固提供了最直观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西安钟楼、韩城城隍庙等文物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保护工程中,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作为当代人有义务将其保护好,使之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薛建阳说,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能够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他坚信,通过一代乃至数代人的努力,一定会让中国古建筑焕发“第二春”,让子孙后代们仍能欣赏到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记者关颖

新闻推荐

全面服务西安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 专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赵卫

“今天,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即将启动首开区的核心项目,由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房屋设计变更通知2018-11-14 05:13
猜你喜欢:
评论:(西安之星风采 让古建筑焕发“第二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