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已经成为学校发布信息、家校相互沟通的桥梁,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老师通过微信群布置作业、晒学生作业甚至成绩,让不少家长“心里添堵”,觉得“很有负担”;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在微信群中相互聊天、攀比,让原本传播信息功能的微信群变成了“马屁群”、“炫耀群”,甚至“广告群”。班级微信群到底该不该被“规定”、被“限制”?又该如何“规定”呢?
■记者司文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很焦虑
“我现在真的有点害怕看儿子的班级微信群了!”家住西影路的孙先生,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他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孩子的作业,有一些“超纲题”还会以“选做”的形式发布,让家长辅导学生完成。另外,老师还会“晒”一些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让其他人学习。“作业写得好的孩子,家长肯定高兴,但让我们这些总也‘榜上无名’的孩子家长还是觉得不光彩;甚至老师有时候还会点名批评,让家长秒变‘小学生’的感觉。现在的家长真难做呀!每天陪孩子写作业到很晚,要检查对错,还要一起挨批。”他苦笑着说。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有类似的体验。有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甚至不惜“替代上阵”,只为了获得老师在微信群的认可、替孩子争光。微信群不仅变成了“焦虑群”,有的甚至还会演变成“马屁群”、“攀比群”……刘女士拿着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展示,老师们在群里发了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照片,家长们一片溢美之词,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组织得真好”“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老师们的精心策划,收获良多”等等。“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觉得也是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之一,家长们没有必要一个个跟‘拍马屁’似的。”她说。另外,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家长喜欢在群里有意无意地展示自己孩子的特长,引得别的家长“点赞”、“欢呼”;还有的喜欢发布孩子参加活动的“链接”,让其他家长帮助投票……
家长应做好心理建设不盲从
近日,衡水市教育局就发布了一则关于家校沟通群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对于老师,则要求不得在通讯群中布置课后作业、不得公布成绩排名、不得就个别学生问题进行讨论等。其他一些地市、区和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浙江省杭州市文晖中学正式发布了“教师减负提效行动”具体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只能建立一个由班主任管理的家长微信群;家校群沟通交流时间为早8点到晚9点;微信群以转发重要通知、布置重点事项为主要功能,不提倡家长排队点赞或回复“收到”;教师不得在群内点名批评,提倡在工作时间电话交流、家长到校约谈或家访等。
家住明德门附近的岳先生认为,微信群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既然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群,发一些孩子的情况也无可厚非,只是要注意尺度的把握。“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既然是相互交流的群,家长也应该注意交流的内容。另外,家长自身也应该做好心理建设,不能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就产生嫉妒心理,或者扭曲了老师原本的意思。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按照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
西安东郊一所小学教语文的李老师说:“有时确实被家长很晚在群中聊天甚至发布代购信息等问题所困扰。科技发展带来微信群广泛应用,老师和家长沟通起来确实更加方便了,家长每天都能够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什么问题也能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和老师沟通。我建议,家长们在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发布和学校无关的内容,同时要注意用词和语气,毕竟不是面对面的聊天,尽量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明确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限”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微信群存在的问题,一些家长给学校也有反映。目前,西安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意见,但这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电视问政观察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迎春表示,这一现象说明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中,家校合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重要的是,两者之间也是需要明确界限的。家校的矛盾,一部分原因在于家校权责的模糊。她说,首先微信群的群主应该对群的功能有所约定,对群内成员作出相应管理。老师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内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家长的感受。家长应该按照要求,跟教学无关的内容应该叫停。“我觉得重要的是制度建设,要用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规则和制度可以明确每位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底线,有利于家校教育的正常开展。但是也不应该盲目照搬经验,一定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她说。
新闻推荐
政策 摇号选房 “满二满三” 共有产权房等 政策频频调整 全力保障居住需求
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于各地来说,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根据变化在不断调整。如果说2017年对于...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