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西安高新控股公司的人事变更公告在网上引热议。针对网友质疑“80后任千亿资产国企董事长、95后任董事”,西安高新区方面先是表示“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而后又称已责令西安高新区财政局立即展开调查。同时区纪工委已介入,调查涉事三人的年龄、学历、资格和社会背景是否合规及是否存在违纪违规问题,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已对该三人停职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
当地官方及时回应舆论关切,也是舆情回应棋盘里的正确落子。国企人事变更本是常事,打造年轻化管理团队也没什么不妥,但为什么仅毕业一两年就可以成为高管,让公众心生疑窦。毕竟单从简历看,涉事国企的资产规模之多与三名新选任高管履历之“少”的“适配度”太低。
西安高新控股公司是当地高新区管委会控股,属于高管遴选程序严格的大型国企,而非可以子承父业的私企。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总资产为1270.38亿元。在体量这么庞大的国企内别说担任要职,就算是做个基层员工,估计都是很多人眼中的“金饭碗”;而接班的几位“嫩总”学历普通,工作履历中也无相关管理经历。在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些很难说多有竞争力。两相对照,确实颇具反差,在常理维度很难实现逻辑自洽。
当然,也不排除让95后“菜鸟”任国企高管的人事安排,是当地为了规避 “事业单位人员不得担任企业法人”而使出的权宜之计。即便如此,这也太过“儿戏化”——如果这几个人只是挂名,那也反映出了对国资管理的草率;若其是实职,更是涉嫌违规。耐人寻味的是,当地官方在回应中看似“此处省去1000字”之余,还在结尾处坦承选任高管方法上“不科学、不完善”。这欲说还休的措辞,未免给人遐想空间,也像是对此次人事任命不合理性的 “确认”。最新的回应似乎更能呼应此次三人的任命存在“不科学、不完善”嫌疑。
国企高管选任,需要经过严格选拔,候选人也应是履历丰富,具有管理经验之人,而不可像今次选任一样如此“过家家”。显然,当地对待此事的处理,还需进一步帮公众“释疑解惑”。
新闻推荐
西安市天然气价格拟合并为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两类 集中采暖拟按 居民用气价格执行
为什么要调价?此次价格调整的方向是什么?11月12日将召开的西安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备受市民关注。11月5日,市物价局相...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