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夜凉,西安一所高校的路灯下,十多个学生簇拥成团,用英语对话和讨论。这种自愿参加的“室外夜读”活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了。为什么有教室不用,到路灯底下学习呢?同学说,教室环境太舒适,人容易生出惰性。冷一点,人反倒精神。
选择在教室里学习,还是出来练口语,就像选择喝咖啡或者茶一样,根据个人习惯来就好,只要不扰民,本不值得深论。笔者感兴趣的是同学上面的说法:不想太舒适。这个主动找苦头吃的想法,倒挺有意思。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障碍。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长,仔细检查发现,做的都是自己会的那几种,表面看数量不少,其实在不断重复“1+1=2”。在自己驾轻就熟的领域呆着,不想再费劲向前了。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循序渐进地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
走出舒适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因为人往往有惰性,老话有“人过三十不学艺”的说法,平常我们遇到困难,脑中也会响起“别折腾了”的声音吧?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成长,虽然资源匮乏,但有一样好处:没有躲懒的可能;出生在物质丰盈、经济腾飞的时代里,走出舒服的状态,犹如冬天的早晨钻出热被窝,没点毅力还真不行。
当然,教室里学习并不能等同于呆在舒适区。我们应该学习吃苦精神,并不是非得无谓受罪。要非说“挨冻才能成长”,那就是抬杠了。
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长,应该从不断走出舒适区开始。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严文辉通讯员米娜)为进一步提升长安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意识,预防重...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