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磊
“秦岭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有深厚的文化底蕴。”9月1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分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如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秦岭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人文宝库,秦岭保护应当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
秦岭人文遗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的记录
张如良教授说:“秦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秦岭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和传播地,老子就是在楼观台讲授《道德经》;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关学的形成,都与秦岭有关;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其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在秦岭地区。”
“秦岭地区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宗教遗迹、古栈道遗址、古镇古村、名人故居。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发展的见证和记录。”张如良教授告诉记者,秦岭孕育了早期的黄河文明,融合了秦楚文化,有着丰富的地域民俗和民间艺术。《诗经》中有众多内容与秦岭有关,历代文人留下了大量关于秦岭的文学作品。这些都对中国人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工农红军在秦岭地区也有过相当长时间的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和遗存。可以说,秦岭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人文宝库。
秦岭保护应上升为社会共同意识
张如良教授长期从事生态哲学研究,他说:“世界是‘自然——人——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要厘清自然是什么、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什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究竟为何、自然有无权利等概念和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但是秦岭的生态环境系统十分脆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非常大,保护秦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张如良教授告诉记者,秦岭保护涉及方方面面,主体包括各地党委和政府,众多企业和社会团体,还有居住在秦岭地区的群众;要保护秦岭的植被、水土、生物多样性等,涉及到的学科研究门类众多,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更是十分繁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持续做下去,需要社会各方面资源不断投入,这就要求必须把秦岭保护上升为民族的意识、国家的意识,也就是全社会的共同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机制,推动社会各界重视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比如,通过加强秦岭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宣传,设立秦岭保护荣誉生态市民、荣誉生态团体等称号,来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秦岭保护。”张如良教授说。
秦岭保护要注重从技术维度入手
在张如良教授看来,生态环境保护有自然、社会和技术三个维度,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更要注重从技术维度入手。他说:“除了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环保法制体系,自然科学技术尤其是环保技术的创新运用非常重要。这是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法规政策的基础支持,也是实现秦岭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
张如良教授说:“秦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生态系统,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它的影响很大。从根源上说,秦岭保护是一个解决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大命题。一方面,人类自身可以控制文明发展的度,能够通过科学的评估规划,让周边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更加合理,也可以通过二氧化碳转化等环保科技的运用,减少工业企业排放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我们在发展中不要用破坏性的方式搞发展,要切实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比如,我国的稀有古老树种橡树在秦岭有广泛分布。其果实淀粉含量非常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完全可以通过林权改革和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价值转化。这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山区群众也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收益,他们就有了保护环境的动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了新支撑。”张如良教授说。
新闻推荐
9月19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西安日报社、西安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评选出2018年7~8...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