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世纪70年代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玉门油田工作的,如今已经40个年头了。忆往昔、看发展,玉门人40年来的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使我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的巨大进步。
拿衣着来说,上世纪70年代,玉门人衣服的颜色几乎只有灰、蓝两种,式样也单调,男为中山装,女为小翻领。记得1973年底,我到北坪商场买布料准备回家过春节,指着柜台上的布料喊了好几声,那个女营业员才恶狠狠地说:“你看清楚,那是30元1米的纯毛料!”我也毫不客气,从兜里掏出钱来狠狠甩到柜台上,女营业员才在惊讶和疑惑中裁下布料。70年代末期,单位上一位女同志穿了一件紫红色的外套毛衣,竟引得人们说三道四,还遭到无端指责。80年代初期,我到西安出差,在一家商店一套标价200元的进口西服前徘徊了很长时间,最终害怕穿不出去而放弃了。那时候,谁穿喇叭裤、紧身裤,谁就会遭到非议。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在六七十年代,一年发的布票只够买3尺至5尺布,两个人合穿一条裤子是常有的事。记得那时候,许多家庭为了买一套新衣服,要把邻里和亲朋好友的布票合在一起使用,一件新衣服兄弟姐妹谁走亲串门就让谁穿。许多人家还自己纺线、织布、染布、裁剪衣服,来满足穿衣的需求。那时的孩子们总是盼望过年,一进入腊月就掐着指头,盼日头早点下山,盼那个令父母忧愁、令孩子激动的“年”早日来临。因为那时,就可以美美吃上一顿肉,体面地穿上一件新衣裳,“宁穷一年,不穷过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年头,因布票紧俏,加之经济比较拮据,每逢商店处理布头或是次品时,大人们都要起个大早赶往商店排队购布,而处理品价格与正品一样,只是不需要拿布票去买而已。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反映在人们的衣着上,便是款式各异、色彩缤纷、四季分明、早晚有别。牛仔裤、喇叭裤、超短裙、无袖衫、休闲服、吊带裙、背带裤……人们都在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个性,装扮着美好的人生,美化着多彩的城市。
再说食。上世纪70年代,玉门人把下馆子解馋当作一种难得的享受。所谓下馆子,不过是到国营的大众饭馆里吃一碗机器面加星点肉丁的臊子面,而一碗面售价仅两角钱,收二两地方粮票。这在今天来说普通得再无法普通的食物,在那时是一种难得的口福,甚至是一种奢望。
现在有不少人吃饭只求七分饱,一是怕吃胖,二是怕胃的负担过重,心脏承受不了。在70年代想吃饱肚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饭人人有定粮,买副食品不但要粮票,还得有购物本。油田钻井、修井等八大工种50斤以上的月定粮,是不少人渴求的。有的人子女多,宁可不当干部,不坐办公室,也要求到一线当钻井、修井工,挣50多斤粮食来养活孩子。那时候想吃肉就更难了,每人每月0.25公斤至0.5公斤肉票,只有家里来客的时候才舍得用,并且不可能挑肥拣瘦,想要点肥的炼点油吃,没有熟人是办不到的。商店里的副食品更是少得可怜,在玉门这种状况到70年代末期也未好转。
现在,粮票、肉票……成了人们的收藏品,从吃不饱到怕吃饱,从缺吃少喝到解决温饱,又步入小康,无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变化。现在,玉门的各类餐饮店到处可见,结婚庆典、生日宴会,只要一个预订电话,应有尽有。自选商场里各种副食品、饮料琳琅满目,人们购物讲的是品牌、是质量、是保质期,各类保健品更是受到青睐。下饭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成了家庭聚会话亲情、朋友相约增友情的方式。人们对餐桌的评论越来越多的是饭菜的色、香、味,是营养的搭配。如今,吃杂粮是为了换口味,吃野菜是追求健康,居家做饭的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从烧劈柴、烧煤砖、烧煤气、液化气到天然气,无不反映出厨房革命的迅猛性。
提到住,上世纪70年代,玉门人的住房条件是较差的。那时候,玉门油田除市局、机关大楼、文化宫、专家大楼是一些不超过5层的大楼外,几乎没有一栋居民住宅楼。从十八区、新四区到解放门,从北坪、中坪到南坪区,几乎都是砖房、砖构窑洞房或土坯平房。家属区住的大部分是老住户。职工宿舍上下铺一般都住4人到6人,不少结了婚的男职工都住在单身宿舍,一旦家属前来探亲,住宿都是个大问题。有的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结婚的青年人要一套房子很难,事先得向单位申请、登记排队,等待数月后有了空闲房子才能给你,还是个破旧房,必须自己动手修缮后方可搬入。从80年代起,为改善广大职工的居住条件,油田逐步建起了一个个楼群住宅小区,一批批职工告别了土坯房、窑洞房,搬进了舒适漂亮的楼房。几代石油人生活基地搬迁到酒泉的梦想,早已成了现实。
说起行,过去玉门市区的交通条件很差,车辆少,出行大多凭着两条腿。那个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紧缺商品凭票供应,物资严重匮乏,当时的手表(上海、钟山)、缝纫机(蝴蝶、蜜蜂、飞人)、自行车(永久、飞鸽、凤凰)三大件是要凭票购买的。当时,谁家买全了这三大件就被人们称作是“富人家”或“大户人家”。在那时买一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人们买一辆家庭小汽车。谁要是有一辆自行车,他的身价就要高一些,就连找对象也容易了许多,至于小汽车就更难见到了。除了油田机关、二级厂矿有几辆北京吉普及其他杂牌小车外,再也见不到小车的影子。
随着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行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自行车再也不是富有的象征,摩托车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如今,女士们骑摩托车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很多家庭还购买了小汽车,原来玉门除了几趟定点运行的交通车外,再无交通工具。现在,玉门市区的出租车更是司空见惯,你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以小汽车为背景照相留影,已成了人们的记忆。现在的玉门,不仅大街上车如流水,而且矿区生产、生活用车全是国产的。
再说文化娱乐,上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职工的业余生活极其单调,吃过饭后就是转街、打扑克、闲聊、喝酒猜拳。80年代,我托朋友在上海买了一台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就算是高档的了,后来又买了一台黑白电机视,下班没事,不是听音乐,就是看电视。个人更不能有什么爱好,谁要是种花种草、养鱼喂鸟,就被指责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那时候,只有干活、吃饭、睡觉才是无产阶级的。
随着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的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的文化生活和业余爱好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现在,再也没有人为了看一场电影去跑路了,很多人家里都有了弧形屏幕和超屏的彩色电视机。收音机变成了录音机,最后变成了随身听,游戏机、电脑也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人们的休闲方式多种多样、健康有益,养宠物已不是个例,更不是资产阶级的表现了。自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国家实行“双休日”和放长假以来,人们往往举家出游,去欧洲、澳洲、东南亚、非洲等地观光旅游。
油田文化活动中心为职工读书、看报、健身、娱乐提供了方便,各级组织还成立了集邮、文学、书法、绘画、摄影、舞蹈等协会,油田退管中心及老年大学为老有所为的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天的玉门油田,已被国家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君庙、西河坝窑洞、油城公园、铁人纪念馆等成了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40年来,玉门油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及文化娱乐方面就可以窥见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衣,已向美观、个性方面发展;食,从吃饱到吃好、吃精方向迈进;住,讲究宽敞舒适;行,高速公路、空中客车、海上运输四通八达,小汽车已步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娱,丰富多彩,内容多样……这一切无不折射出我们伟大祖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发展轨迹。□郇子良
○今日看点
新闻推荐
千余师生靠不足5米宽便道通行 学校周边交通不畅环境脏乱亟待整治
便道最窄处仅有2米,只能容纳两三个人同时通过。西安市各中小学迎来开学,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问题也成为市民家长关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