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怡 通讯员 吴瑞西
在西安动车段检修库内,探伤仪两侧的黄色支撑臂卡紧钢轨,顶轮从底部发力轻轻架起车轮,两端的六轴机器人伸出机械手臂,承载着32个超声波探头贴紧踏面,车轮缓缓转动,探伤仪屏幕上闪烁跳动着一串串波纹。
8月17日,作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西成运用车间轮轴班组的一名探伤工,张宏义正紧盯屏幕,认真地进行探伤作业。他解释说:“探伤,其实就是运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动车组车轮的内部缺陷,避免车轮带‘伤\’上线,这是动车组日常检修的关键环节。”
今年42岁的张宏义,说话有些不利索,但他特别爱笑,工友们亲切地称他“老张”。自1993年拿到探伤资格证后,老张就一直围着探伤仪打转。探伤钢轨工作,老张一干就是八年,后来他又给动车组探伤,一干又是八年。
身为一名探伤工,老张觉得特别自豪,在他看来这是份神圣的工作。他说:“把伤探出来,就是保证了一列车五六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责任可大着呢。”
在日常检修中,老张爱琢磨,给动车组探伤不到三年,他就发现了集团公司首例轮对典型缺陷,最终因处置得当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被集团公司通报表扬。抱着这份表彰通报,老张兴奋得一宿没睡,他说:“就是从此刻起,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探伤是个技术活。每天近八个小时要盯着快速变化的波形图,特别考验“眼力”。老张凭着这股认真劲,创造了连续八年无误探、无事故的纪录。
提起老张,跟他搭班的工友陶骥彤赞不绝口:“老张认真、踏实,对于探伤的每个环节,他都操着心,再细小的干扰,他都要复探两三回才放心。”
身边的工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老张却依旧守护着他的探伤仪。老张收集了上百张典型缺陷图,探查出了十几起轮对疲劳缺陷,光表彰奖状就摆满了半个书柜。老张笑着说:“我平时没什么爱好,也闲不住,但在花花绿绿的波纹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新闻推荐
8月27日读者来电:临潼区斜口街办群星莱骊小区东门胡同里面倒满了生活垃圾,长时间未清理。8月27日华商报向西安市临潼区人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