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常有“百年中国看上海”的说法,这是因为从1843年开埠到今天的175年里,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蜕变与腾飞恰巧是中国百年来发展的缩影。然而,倘若追溯上海的历史,却并不止于此。
8月28日,“海纳百川 文化之申——上海城市符号与城市精神”市民修身系列讲座之第五讲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向听众讲述“上海民俗文化的人文特征”。
仲富兰
“上海”名称的由来
“百年中国看上海”是说上海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但上海真正的历史,仲富兰依据考古断代,认为是6000年。
“马家浜文化,之后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各类证据显示上海这个地方6000年前是有人类活动的。” 仲富兰解释。
上海真正设立城镇,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公元1074年,北宋熙宁7年,上海镇设立,“地区就在现在的黄浦区老城厢的小东门、十六铺附近。”
晚清以来的文人都称上海的得名是从“海上”名称而来,1962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撰文否定此说。谭先生认为“上海”的得名源自于吴淞江支流之一的“上海浦”,与“海上”无关。
据史料记载,吴淞江南岸有一个支流,称作“上海浦”(在今十六铺、小东门至外滩这一段),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也是原吴淞江北岸的支流之一,叫“下海浦”(在今虹口区东南部)。下海浦乾隆年间已经填掉,是现在提篮桥附近昆明路、海门路一段。
上海民俗格调底蕴就是江南文化
现在上海提出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学界对“江南”所代表的地域范围一直有争议。仲富兰认为,严格来讲,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是指江浙沪一带。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经济繁荣,市井生活发达,从民间草根的说唱艺术中,诞生了话本又产生了小说。“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全部诞生在江南地区。”精英文化总是从草根文化、民俗文化中提炼而出,从这一点可见当时民俗文化繁荣。
晚清时期,上海逐步兴起。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48年),政府开放海禁,次年又设立江海关,由此上海的航运业得到空前发展。上海逐步形成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南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多渠道航线,成为棉布进出口量最大的吞吐港,也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聚集在上海港的船舶最多时可达3000多艘。
1847年,《南京条约》后上海开埠。“上海人生意经的观念真的是根深蒂固。”上海人并未直接与租界对抗,而是和租界做起了生意,“根据上海历史专家的研究,5个通商城市,其他4个城市的租界总和和上海大致相当。”与此同时,上海经济也飞速发展,1930年,上海就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中心。
随着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一批近代“国有”企业,如江南招商局、制造局、机器织布局、电报分局等。其中缫丝、卷烟、棉纺织、面粉等行业发展尤为迅速。
当时租界中,慢慢形成了华洋杂居的局面,作家、文人、艺术家都纷纷来到上海,上海大舞台演出不断,在这里唱戏红了,立刻全国知名。一大批文人在上海伏案写作,换来稿费维持生活。上海的文化特质变得丰富精彩,上海也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人家讲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不是说上海历史短,而是上海开埠100多年的历史当中创造了非常辉煌的业绩。”仲富兰说。
上海人文特征与人文精神
航运带动商业发展,发达的商业又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企业、文化涌入这座城市。那么不同文化的融合,又赋予上海怎样的人文特征与人文精神呢?
“衣食住行”,“衣”字打头。仲富兰将上海人的穿衣,从1938年起,概括为“赶时髦”,“那时候基本上巴黎流行什么样的款式,一两周之后上海基本上就有了。”
现在很多人把老一辈“老克勒”看作是上海男人的代表,认为上海老一辈男人,注重生活品质和穿着是主流,仲富兰却认为这是“伪上海”,“上海男人就是江南男人,大多数人都很谦和,比如说顾维钧先生、叶圣陶先生,这样的老男人才是中流砥柱,敢于担当。而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公子哥,年纪大了就是老克勒,这是把上海人妖魔化了。”
在“吃”方面,上海方言中有“吃得开”一说,是指头脑活络,精明能干,办事麻利,含有处事很有办法的意思。
这种意思与“吃”联系在一起,既说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又形象地概括了上海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吃得开”。比较近百年间中西文化在上海的交流与撞击,“食在上海”,绝非虚言。“吃得开”这三个字,反映了上海饮食文化从口味、层次到标准、习俗,都呈现开放的样貌。移民活跃带来饮食的交流,形成京、广、川、扬、潮、闽、苏、杭各地菜肴口味齐聚上海的局面。
再如“住”。石库门是极具海派特色的建筑,仲富兰认为这体现了上海文化中西结合、兼容并包的一面。石库门最早诞生于19世纪中叶,它结合了欧洲联排式住宅的毗连形式和江南民居风火墙围起的院落格局,“保留了一些中国住宅的格局。但是同时又有很少占有土地的妥协。”
上海有移民文化的传统,仲富兰认为,这造就了上海人性格中理性宽容的一面,“大致归纳上海人的精神,第一是敏于先机的经营意识。上海没有特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但是上海人对金钱的把控是很有特色的。第二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再小的空间也能做得很精致,这就是对生活的哲学。第三就是少管闲事的生活态度,诚信守约的合同意识等等。”
新闻推荐
记者杨小娟通讯员崔新文/图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8月28日上午,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大学区四所成员校...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