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凌力:跳进历史,跳出历史

来源:济南时报 2018-08-03 14:4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江丹

前不久,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凌力因病去世,享年76岁。她创作的《星星草》《少年天子》《暮鼓晨钟》等历史小说为读者所熟悉,其中《少年天子》还使她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茅奖作家之一。凌力生前曾说,她的历史小说写作,尊重可观的历史真实,力求深入历史而后跳出历史。在大量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充斥着我们的文化欣赏空间的当下,凌力的作品和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写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一切

“凌老师一路走好。”演员郝蕾在社交网络上为凌力送行。她曾主演根据凌力的历史小说《少年天子》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借助于原著扎实厚重的历史描写,《少年太子》在清代宫廷剧流行的电视荧屏上有些与众不同。它不像其他很多宫廷剧那样,通过后宫女性各种匪夷所思的斗争为观众提供一种游戏快感,而是借助剧中人物的演绎,试图引发观众对过往历史和当下社会的思考。

很多人就是通过电视剧《少年天子》认识了凌力,继而通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记住了凌力。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凌力的《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倾城倾国》《梦断关河》等历史小说,几乎被年轻的学生们自发地约定为“必读”书目。凌力作品的一大迷人之处在于,她写的是小说,可是读者恍惚之间却以为那就是历史,跟随她的文字,仿佛便置身某个生动的历史现场。

读者迷惑了,但凌力一直清醒着。在舒晋瑜的《深度对话茅奖作家》一书中,凌力坦言:“我认为历史文学不是写史实,而是写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事。”如果说历史著作要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那么历史小说要写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一切。

依据凌力的历史小说创作理念,真实的史料是基础,是不能逾的“矩”,但还需要大量遵循历史可能性的虚构细节来支撑。凌力说,为了写出真正浑然一体的历史小说,她这一类的历史小说作者都会下大力气搜集和研究相关史料。

凌力的儿子曾旭辉在向媒体回忆母亲生前的创作时说道,母亲创作一部作品时,往往身心都沉浸其中,在一部小说的史料准备阶段,除了开会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母亲基本上每天都去故宫博物院查阅和抄录史料,早上往包里塞几块面包,带瓶水,就出门了。

凌力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周期一般都很长,几乎没有一部少于5年。《星星草》写了10年,《北方佳人》写了8年,《少年天子》光是在档案馆、图书馆里收集史料的时间就花了2年。

“我希望所写的历史小说,能站在历史和文学之间,能成为边缘科学的一部分。”凌力生前曾如是说。

不惮于外界批评和自我反思

众所周知,凌力是一位历史小说作家,事实上,在于1978年正式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从事反映清代生活文学作品的创作之前,她是一名科研人员,做了12年的导弹工程技术工作。

1965年,凌力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刚参加工作不久,中国便进入一个失序时代。被关进“牛棚”的父亲告诉凌力,要相信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于是,她决定研究一下历史。也就是在这时候,凌力开始写作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

在《星星草》的后记中,凌力自述创作缘起,“主要是被逆境、不公正激愤而起的”,她想借历史上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达她对现实的思考。

《星星草》中,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人物刻画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直到写第4稿的时候,凌力对他们的描写还带着“文化大革命”中某些人物的脸谱化特征,对他们“极尽丑化之能事”。最终,凌力继续查阅史籍资料,将他们重新写过。

凌力不惮于外界批评和自我反思。在她看来,创作者若不大听得进评论的“说长道短”,除了有盲目自信,或者心理脆弱外,与他们不能领悟也大有相关。对自己的成名作《星星草》,凌力就清楚地意识到,所谓的“传奇色彩”在增强可读性的同时,也是自己的一个创作弱点,“表明作品有写事掩盖写人的倾向”。

第二部长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创作完成后,她曾专门撰文反思自己两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她说,对《星星草》创作的总结和思索,展宽了眼界,深化了认识,从而使得《少年天子》的创作比较流畅。

凌力存世的作品数量不算多,但她的每一次书写都带有强烈的现实动机。她的作品里,常常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十年动乱中,我被捻军英雄们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止的精神所鼓舞所激励,写下了《星星草》;处于改革的80年代,我被立志变革而又步履艰难的顺治皇帝的独特命运所吸引,被他那深拒固闭的传统意识压制不住的人性光华所感动,又写了《少年天子》。”凌力曾说。

把对历史的认识写进小说

《少年天子》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曾引发了一个历史小说的讨论热潮。很多评论家惊叹于凌力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结合之好,但是著名评论家雷达却从另外的角度肯定了凌力的写作。

雷达说,《少年天子》吸引他的地方在于它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由:“想象的自由,选择的自由,移情于历史的自由,把僵硬的史料意象化、心灵化、审美化的自由,一句话,作者主体重构能力的自由。”

在雷达看来,《少年天子》提供了小说家在多大幅度上重构自己艺术世界可能性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这样的实践是没有尽头的,现实绵延得多么长,它就会翻新得多么久”。

凌力曾说,文学理论是一门艰深严密的科学,“我永远从事不了文艺评论和文学理论的研究,终生难望其项背”。但这并不妨碍凌力继续她的历史文学创作实践,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另一部作品《梦断关河》中,凌力就作了一次新尝试:

“借鉴我国传统的传奇手法,在真实的历史大背景、真实的战争场面中,虚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改以往帝王英杰作主角为普通平民作主角,把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抒写中国老百姓对那场战争的切身感受。”

凌力生前回忆,在史料研究阶段,她阅读了鸦片战争期间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当时重要的奏折、日记、交战双方的战报、布告、作战者亲历记、战争受难者和幸存者回忆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彼时社科界对鸦片战争的最新研究成果,她需要认真倾听历史的声音。

“反复研读史料,反复思考并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我确实被深深触动,每每令我思绪万千、彻夜难眠。无论感情上怎样无法接受,还是不能不承认,这场战争不可避免,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不可避免。”凌力说,“我把我的认识、我的思考,都写进《梦断关河》,期望与读者共勉。”

今天,我们的阅读空间里充斥着大量的所谓历史小说,但真正遵循历史的作品不算多。近些日子,电视剧《延禧攻略》就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与历史贴合,而收获好评无数,而它的对立面正是对历史书写的随意。

凌力走了,文坛又少了一位有态度的历史小说创作者。 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越来越懂得坚持的我

头顶上的路灯发出幽幽的光,映照着成绩单上数字,是那么地刺眼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身边的夜市熙熙攘攘,灯红酒绿,划拳吆喝声不绝...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查封违规汽修企业2018-08-03 14:07
购买保健食品2018-08-03 14:08
猜你喜欢:
单药最大降幅51.59%2018-08-03 10:00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2018-08-03 14:12
评论:(凌力:跳进历史,跳出历史)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