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中考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在即将开始的新学习生活中,如何安然跨越高中成绩的“分水岭”?业内人士建议,明确目标,全面系统的学习计划不可少,行为习惯比学习方法更加重要,“隐形短板”同样应该重视。
全面系统学习计划不可少
进入高中,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因此转变学习态度与方法便是重中之重了。
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李凯老师建议,一方面,理解高考对于高中学业的要求。初中重在学科基础知识,比较重视反复记忆,花费一定的精力进行高强度重复可以快速提高成绩。高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科综合度高,要求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考题中列举出的新情境、新问题,仅仅进行“初中式学习”方式难以达到高考的要求。
第二方面,客观分析自身学习状态,努力找到自身学习优势和短板。针对高中学习特点制定阶段性、针对性补救措施和计划。多数中游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眼高手低、不愿吃苦、面对挫败容易选择逃避、制定计划容易半途而废、学习比较盲从、缺乏主动性、不愿思考。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一定要制定一个高中阶段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计划,这一点一定要切记、切记!同时,切不可将希望寄托在课外辅导机构,甚至渴望遇到可以“点石成金”的名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樊玲玲老师认为,首先,要坚持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预习贵在坚持,若时间不充足,可以选择课前5分钟的时间来预习,这样既能静心,又能完成预习任务。其次,勤动口、多动笔。此外,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问。同学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和思想交流非常重要。还要多动笔记录,更要整理相应的笔记留作日后复习巩固。在学习过程中,要重复对知识漏洞进行检测。
行为习惯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哪个更加重要?处于中游的学生有哪些常见的“短板”呢?
在李凯老师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比方法重要。即便没有特别优秀的方法,只要学习习惯好,成绩也能得到保证。而且好的学习方法有效集合起来,并保持长期的使用才会形成稳定而有效的行为习惯。
李凯老师说,对于“中游”学生,学习短板首先表现在学习过程的不完整。基本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尝试用已有知识理解新课知识——带着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记录笔记——课后复习,将知识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精选试题进行练习检测。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往往将其简化为: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简单低效的学习方式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课前不预习,不了解新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上课听讲就非常盲目,不知道哪里是重点,也不知道何处应当补充笔记到课本上,一节课听下来很累,一旦思维意识出现不集中,就会听不懂。
即使能够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维在走,所以这类学生通常会反映上课时能听懂,但就是不会做题。课后如果没有及时复习,新学习的知识会很快忘掉(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仅进行简单的回忆性复习,只能死记硬背住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建立不起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一旦复习时缺乏整合,会造成知识积累得越多,学生越容易记混,头脑记忆的负担就越重,考试时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综合性很高的试题,根本来不及从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知识中形成有效的答案。
“隐形短板”同样应该重视
樊玲玲老师说,处于中游的孩子,成绩停滞不前,是因为孩子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称为“短板”。
表象短板:比如课前不预习,课上精力无法集中,容易开小差,不积极发言,沉迷游戏,抄作业,更不按老师要求订正错题,放不下面子,不懂也不问等等;
隐性短板:有同学过于乐观,认为我这么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其实他并没有把努力落到实处,徒有其表而已;有同学对自己不自信,做完题非要对答案,长期抱有这样的心态,对考试很不利,当你做完一题后还不确定,还要带着怀疑的思想做其他题目,不但耗时间,还将原本会做的题做错,得不偿失;有同学明明很认真,但考试时依旧马虎、粗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马虎、粗心,而是思维上的不严谨,平时只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隐性关系。
樊玲玲老师见过一位女生,上课时记录的笔记非常认真,整理的错题集就跟艺术品一样。每天作业都要写到很晚,但是成绩一直上不去。为什么呢?下次考试时依然在原地出错。随机提问了一个知识点,她并没有把本质意思说出来。事后分析,她只有整理错题的好习惯,却没有正确处理错题的习惯。对于高中学生,错题要反复练习,并将错题中相关的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都整理出来,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华商报记者 彭宏
新闻推荐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西安高新区自1991年成立以来,凭借西安科教资源优势,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制度上打通产学研壁垒,政策...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