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市经信委(国资委)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和国资监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工业强市的理念不动摇,以稳增长为核心,加强运行调度,推动企业创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企业家获得感,努力打造“亲”“清”的政商关系。
工业运行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4.6亿元,同比增长7.3%;新增民营企业7424户,同比增长9.7%;新增个体工商户18725户,同比增长14.3%;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57.9%。
项目建设持续加强。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26.6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5个,完成投资178亿元,增长105.5%。中安联合煤化煤制甲醇项目和平电、洛电等电力技改项目以及宏泰钢铁特钢技改项目稳步推进,2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服务企业精准发力。大力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组织了166家企业负责人赴武汉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研修培训,举办大型公益性招聘活动10场,为2000余户中小企业解决用工约2.2万人次;大力开展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全年为企业减负22亿元;累计发放“政银担”贷款28.05亿元,“税融通”贷款2.72亿元,续贷过桥资金35.3亿元,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还存在明显短板,实体企业发展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营商环境亟待优化提升。基础相对薄弱。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仅占全省的3.3%,主营业务收入仅为全省的2%,主要指标处在全省末位,差距较大。企业融资困难。在一项对全市工业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反映: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占72.5%,有50%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48%的企业银行贷款靠土地、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抵押,信用贷款只占25%,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要素瓶颈突出。部分企业反映办理要件审批周期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企业贷款缺少融资抵押,上下游产业和物流不配套等。园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路、网、水、电、气等不配套,新建项目落地慢、建设周期长、建成投产慢,主导产业和聚集带动作用不明显。
下步对策:坚持扶优扶强。持续推进制造强省、制造强市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重点支持上规模、上台阶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强化部门协调,注重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对“个转企”、“小升规”的支持力度,真正形成骨干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筑牢工业发展的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按照“235”产业发展路径,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抓好项目谋划工作,着力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牵动力强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填平补齐产业链的项目,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大安徽工业精品培育力度。缓解融资困难。整合全市融资担保资源,积极推动组建市融资担保集团,做大做强担保业务,为实体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进一步加大对驻淮金融机构的考核力度,支持服务当地企业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土地资源配置。强化集约用地,对符合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化率等约束性指标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优先供地。鼓励企业利用已有的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对暂时不具备建厂条件的工业项目,优先安排企业租赁或购买标准化厂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四送一服”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讲,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真正让企业满意。妥善解决工业企业涉及土地、规划、消防、不动产权证办理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全面优化实体经济企业发展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文/图每天清晨5点多,在西安南郊二十所的家属区里,都会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大爷健步如飞在院子里锻炼,他就是今年85...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