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陕西老字号讲好新故事 传承创新并进 留住三秦记忆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8-05-28 02:04   https://www.yybnet.net/

热气腾腾的包子

用手掰馍是吃泡馍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中央提出“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近年来,关于老字号的争议不断,有人说“老字号不行了”“老字号没戏了”。然而三秦都市报记者辗转陕西多地实地采访发现,许多人仍有老字号情结,愿意去老字号花钱。那么,哪些人依然喜欢着老字号?老字号在消费者心里还有多大分量?什么样的老字号最聚人气?

老西安人

找寻老字号背后的记忆

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在多年商海竞争中得以传承的老字号,生命力就在于“老”,老手艺、老味道、老功夫……老字号品牌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一些忠实的老顾客即使离开了故土,也总是对老字号念念不忘,老字号的魅力跨越了时空。

正值午饭时间,记者来到位于钟鼓楼广场的同盛祥总店,大厅里不少客人正在用餐,吆喝声、聊天声、传菜声,市井气息浓郁。

游客李新言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他将两个刚出炉的饦饦馍,一点一点掰成黄豆粒大小的馍块放入碗中,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掰好后还端起碗抖了几抖。李新言说,他如今在上海生活,但是过段时间就要回来尝尝这个味道。

十多分钟后,他将掰好的馍块送到厨房窗口。“用手掰的馍块边缘不整齐,不如机器切出来的好看,但是更容易让汤汁入味。”李新言略带“神秘”地说。

窗口内侧,羊肉汤冒着腾腾热气。

“小时候跟着父母来吃,现在我们自己来吃,孩子寒暑假回西安,也会带他来,好像养成习惯了。我们这样一个小家庭,就在泡馍的影响下,一代又一代地成长,走到哪儿都难以割舍这个味道。”李新言说,“你看,我表哥专门从厦门回来的,表姐从新疆库尔勒回来。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牛羊肉泡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时候一碗泡馍2毛5,现在得25块甚至35块,但是情怀在,就会一直吃下去。”

关于泡馍,李新言还讲了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我一个朋友和亲戚去国外生活了。去年回来了,一下飞机马上打车要去钟楼,司机觉得奇怪问他,你不是本地人么,刚下飞机去钟楼干啥?我朋友说,要去钟楼吃咱的羊肉泡馍呢,在美国根本吃不到这好东西。”

他笑着说,“回来第一件事不是见亲朋好友,而是吃泡馍,你说这是不是正宗的西安娃。”

在老西安人心里,老字号与其说是一个商业品牌,不如说是念念不忘的生活滋味。历经一代代传承,这些老字号早已浸润了古城特有的大气和从容。到今天,其中不少手艺都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蕴含承载的文化韵味,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

外地游客

追的是老字号的名气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老字号似乎是本地中老年人爱去的消费场所,其实未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老字号情有独钟的不仅有本地熟客,还有大批外地游客怀着满满的好奇心,不惜远道而来,宁愿排大队,也要慕名去老字号“签到”。

昨天19时许,记者走进回坊风情文化街里的贾三灌汤包子店。一楼、二楼坐满了客人,服务员熟练地穿梭于各桌之间,一问才知道,每到饭点都是如此。

游客李红和家人暂时没找到座位,坐在店门口一边等待,一边刷着手机看看网友推荐了哪些美食。“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来西安,之前听朋友说不吃贾三灌汤包就等于白来一趟回民街,所以今天一下车就奔这儿了。”

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李红最终点了一笼三鲜汤包、一笼牛肉汤包和一份羊杂汤。

现在很多餐厅都做灌汤包,为什么还要选老字号呢?“透过老字号饮食,我能第一时间真切了解到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李红说,“不光是西安,包括去北京、杭州、南京,凡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我一般都会冲着老字号餐饮去。说实话,我真想不出还有比体验当地老字号更能证明你来过这里的方式。”

吃饭前,李红特意将餐点用手机拍下来,发朋友圈。“在其他地方吃的包子,皮比较厚,也没这么多汤汁。这个灌汤包很有西安特色,回去可以炫耀一下了。”

相比较李红的“到此一游”,食客赵超美显然是个“行家”。他一边给随行的朋友演示,一边介绍着:“灌汤包好多人都是上来就咬,其实这种吃法是不对的。正确的吃法就是用筷子拿起包子慢慢晃,之后是轻轻提,左手勺子右手筷子。提到小勺子里,用筷子头戳破一个小眼把汤倒进勺子里面,把包子沾着辣子汁一吃,先吃包子然后再把鲜汤一喝。”

听上去倒不像是吃包子,而是在对待一件艺术品。

赵超美说,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什么好东西,能吃点荤腥就跟过年似的,要是能吃包子那更是得高兴好几天。外地朋友来西安,他一定会带他们来尝尝包子,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老字号不仅是一种象征或者文化符号,更有着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网络大V

老字号精神值得学习

提起对陕西美食的了解,“老妖带你吃西安”绝对有发言权。微博粉丝数量117万,阅读量10万+等一系列数字,彰显着他在“吃货们”中的影响力。谈起陕西的老字号,“老妖”有说不完的话。

白云章饺子、桥梓口的马峰腊牛肉、西安饭庄的葫芦鸡……在“老妖”看来,美食众多的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羊肉泡馍。“小时候没有钱,又想吃泡馍,咋办?两个人凑上5毛钱,要上四、五个饼自己去掰,冒好以后分成两碗吃,等于只花了一碗的钱。”

“过去吃泡馍,都是十点钟起来慢慢掰馍,光掰馍要掰到十二点钟。”“老妖”认为,泡馍也是一种文化,是交流的过程,就像广东的早茶。“过去泡馍的吃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讲究掰成蝇头大小,掰的越小越匀越好,而过去也可以掰成花生米大的,厨师会根据你掰出来馍的形状,给你做成不同的口味,比如干泡、水围城、口汤、单走,专业点叫做以馍定汤。”

一碗泡馍,看似简单,背后是食客和厨师相互感应的过程。“老妖”说,以前要是想吃干泡,就要拿跟筷子像插香一样在馍上插着;想吃水围城,馍平放在碗上……“厨师会根据馍掰出来的形状,判断你是否是行家。是的话,厨师会使出浑身解数来给你做,掰馍掰的大小不一,厨师也就没那么认真了。”

舌尖上的老字号倍受欢迎,除勾起很多人儿时的回忆,更重要的是老字号能够百年传承,支撑它的那种重信誉、重口碑的精神是今天尤为被推崇的东西。

如今,“老妖”经常要接待来自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客人,首选也是老店。“洒金桥桥梓口的马峰腊牛肉有90年的历史,直到现在,还坚持用老井水去腌肉。”

“以前陕菜代表之一的葫芦鸡,是用三爻村的窝窝鸡,必须长到八个月以上,而且是母鸡才能宰杀。窝窝鸡因为腿部短小,像元宝一样能够摆盘成葫芦的样子,因此而得名。还有肉夹馍,必须是白吉馍配上煮一晚上的腊汁肉才最正宗。”

老字号大都经历百年沧桑,每一个老字号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文化价值,都传递着工匠精神。当现代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总是期许通过工业化手段获得更快速的生产方式,而老字号传递给我们的文化价值,就是一种对品质和信誉的坚守。这种坚守就是工匠精神,也是人们珍视老字号的原因所在。

文/薛文静首席记者石喻涵

图/本报记者马昭

振兴陕西老字号(五)

新闻推荐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旅客运输量增速居全国机场首位

  本报讯(记者苏怡)5月25日,记者从外国航空公司西安航空市场发展座谈会上获悉,截至5月23日,今年西安咸阳国际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陕西老字号讲好新故事 传承创新并进 留住三秦记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