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打响陕西文化品牌”系列报道之八 西安碑林千面“石书”传承文明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5-25 06:27   https://www.yybnet.net/

“碑林”二字引人注目。

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艺术珍宝。

   本报记者 曹瑞 文/图

  走进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的三学街,古槐树郁郁葱葱,周围店面里的书画琳琅满目。再将视线投向前方,就是这条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地标”——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这座举世闻名的碑石宝库,还有着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称号——“石质图书馆”。碑石无声,文化永存,从历史悠久的《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起,西安碑林就像磁场一般,不断吸引着更多碑石向它聚拢,成了“石头”的世界。

   时间长河中的“石质图书馆”

  创建于1944年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

  西安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唐天祐元年(904年),长安驻守韩建将原本存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一部分石经迁至唐尚书省附近的文宣王庙。后梁开平三年至乾化四年(909年-914年),长安驻守刘鄩将其余石经迁至唐尚书省之西隅。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雍在唐尚书省西隅附近建立京兆府学;元丰三年(1080年),吕大防将文庙和府学的一部分迁至西安碑林现址;元祐二年(1087年),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将石经及其他唐宋碑刻迁至府学之北墉;崇宁二年(1103年),府学被迁至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现址。至此,府学、文庙与碑林同在一地,府学是古代的教育机构,文庙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碑林是文化艺术的宝库,这三者的聚集恰如三颗星星的散落,将这片小小的街区照耀得熠熠生辉。

  西安碑林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冰说,无论是过去的丝绢书还是纸书,都受其材质的限制而无法长久保存,而“石书”因其坚硬与不易破坏,在历史的长河中能留存更久。碑林的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大量石经是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有的可借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贻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的宝贵资料。比如《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就是中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则佐证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

  由汉字衍生的书法艺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石碑作为文字载体,更加强化了这一文化传承的根基。在碑林,随处可见各个时期名家们凝结了毕生心血的珍品,而且还可以寻找到书法艺术各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我国书法史上最为杰出的四大代表“颜柳褚欧”的手迹都藏于此。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和《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珍宝。

   古代“教科书”的典范

  说到碑林,就不能不提起《开成石经》。碑林博物馆馆藏的《开成石经》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套石刻书籍,也是碑林的源头之一。《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令人花费了大约7年时间到开成二年(837年)刻成的一部石经。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者抄录校对的标准。

  一千多年前的唐长安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唐元宗命人将12种儒家经典凿刻上石作为经学范本,避免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里人工抄写出现笔误。《开成石经》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从那时起,这一百多方碑石便承载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坚守。今天,站在《开成石经》前,墨色的石碑上1100多年前的镌刻字痕仍然清晰可见,不由让人思绪飘远,回想起时间深处的阵阵锤拓声。

  王冰说,《开成石经》内所包含的这些儒家经典是过去科举考试必读的书本,在古代相当于“教科书般的存在”,《开成石经》作为这些书籍印刷的标准与校对的基准,可谓是意义重大。

  《开成石经》的汉字准确率远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写本的综合水平,在雕版印刷术普及之前,大部分书籍都是靠撰写和抄写而成,因此根据书写者不同的习惯和需要,经常出现一字多体的现象。《开成石经》在文字校订上用力颇深,异体字出现率极低,极大地推进了古代“书同文”文字大一统的进程。《开成石经》也被视为雕版印刷发展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预演”。它与其他石碑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版式是根据印刷书本的需要而设计的。一般的石碑碑文并不分栏,碑体有多长,一行文字就刻多长,拓印出来极难阅读其内容。而《开成石经》每行都只刻10个字,拓印出来可以很方便地裁成适合阅读的书本。这种行款设计也引发了大规模的传拓,大大推广了这些儒学经典的阅读。

  《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历次刊刻石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儒经的最早版本。例如,《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的版本现存最早的就是唐《开成石经》本。《开成石经》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经过2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2年多整理、校对,65万字的《开成石经》清代精拓本出版发行。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表示,这部《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也是传统文明在当代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部重要图书。

  在墨色的碑石间嗅着墨香探寻,这些看似冰冷的石头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它们历经岁月沧桑,在天地间立起一本本厚重书籍,为我们讲述着过往的辉煌。

新闻推荐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完美结合 ■聚焦首届“西安十佳科技人物”

今年35岁的西安邮电大学教授张博,既是一名“科学家”,又是一位“企业家”。自在西安邮电大学任教以来,他一直将自己的主...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响陕西文化品牌”系列报道之八 西安碑林千面“石书”传承文明)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