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护城河畔市民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 冯炜实习生 柯希飞摄)
■记者 庞乐
在古代,护城河亦称护城壕,是城墙外围环城一周的重要军事设施。
600多年前,为阻止军事进攻与固守城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当时的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之上修建了西安城墙,并在城墙外围建设了一条环城一周的人工防护河,成为了明朝重要的城防工事。如今,在夏日暖阳的映照下,漫步在改造一新的护城河畔,随处可见吹拉弹唱、吼着秦腔、悠然自乐的西安市民。这里已经融入了西安人的生活,代表着西安城市最有韵味的一面。现在的护城河,不仅是西安重要的历史城市景观,更承担着老城区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汛重任,成为了西安市区的主要防汛蓄洪设施之一。
2018年,根据市政府“一三五”治水目标及河长制工作要求,西安护城河已全面进入三年剿劣水阶段,城墙管委会积极采取综合提升改造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对护城河进行全面遏制水环境污染,加快水生态修复,全面剿灭劣V类水质,实现有管理标准、有生态空间、有管护机制、有良好水质、有美丽景观、有安全保障。在做好护城河滞蓄洪、泄洪的同时,更是全面完成对护城河保护和管理工作,为建设品质西安提供了优质城市水景观保障。
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
正常蓄水量89.2万m3、最大蓄水量163.48万m3、在汛期可蓄洪量约74.28万m3……面对这条绕城墙一周14.7公里、具有城市防汛重任的护城河,2018年,城墙管委会先后成立了河长办与西安城墙护城河河长制作战指挥室,以“治污水、优环境、重管理”为重点任务,认真研究绘制“六图两表”,全力推进护城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
据介绍,为加强护城河河长制工作的组织保障,确保城墙护城河河长全层级到位,城墙景区迅速建立健全三级河长配置,明确区级河长、景区护城河河长。同时自上而下明确了景区护城河副河长、警长、管理办河长责任人及各级河长职责分工。
同时,积极成立西安护城河河长制领导小组,建立河长专题会议制度,由组长或副组长每月召集一次专题会议,通报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全面落实河长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针对护城河河长制工作的组织保障问题,领导小组还下设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明确工作任务,拟定巡查、处理、反馈、督查、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监督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实施考核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为保证河长制工作顺利履职到位与有效监督,城墙管委会在护城河东南角显要位置竖立市级河长制公示牌一块。在与城三区河长办对接后,又于护城河东段、南段、西段竖立三区护城河河长制公示牌,标明职责、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同时,严格按照河长职责要求护城河区级河长每周巡查1—2次,景区河长每两日巡查1—2次,管理部门河长每日1—2次进行巡查,有效监督了护城河河长制各项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严格加强日常管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源是治水之本,要治水,先得从源头开始。为在水源方面加强保障,城墙管委会确定了以再生水为主的稳定性保障水源,以大峪、黑河为辅助的应急性水源。通过闸门控制、水泵调蓄等举措,确保护城河一周供水常态化,基本解决了护城河景观水源及水质。同时,委托多个专业管理公司对护城河物业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修实行分等级、分区域日常管理,并由各职能管理办公室着力解决管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形成作业规范、管理有序、环境整洁、功能完善、人水和谐的新局面,有效提升护城河环境质量。
在护城河水环境安全管理方面,严格水环境风险控制,城墙管委会还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加强隐患排查,落实防控措施,严格实行24小时巡查机制,健全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突发事故各项应急措施。同时,在护城河防汛管理方面,护城河防汛管理建立和完善预警与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对强降雨极端天气汛情的应急快速反应及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特大暴雨灾害,确保护城河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及防汛设施正常运转。
此外,城墙管委会每年聘请专业机构编制《西安护城河防洪预案》,并根据预案要求,维修维护防汛设施特别是各闸坝开启设施,在各闸坝处绘制水位线,科学合理进行水位、库容调度,既确保护城河景观,又满足护城河防汛功能。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中的化学物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态系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监测工作,以了解水质监测在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此,城墙管委会每月对护城河一周8处采样点水质泥样进行抽样检测,科学分析水质变化情况,清晰完整掌握护城河一周各区段水质、底泥情况,为综合改善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数据。2017年全年共计完成排污口联合检查36次,封堵市政环卫生活污水及尚德门至尚勤门暗河非法排污口共计23处。对尚勤门暗河进行集中整治,加装围挡。以上措施有效减少了护城河污水排放量。
根据护城河不同区段情况,城墙管委会积极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尝试采取生物、物理、生态等治理方式对护城河水体进行治理,大力修复水生态环境。针对夏季绿藻水草泛滥、水质异味等问题,制定《护城河绿藻、水草预防方案》,采取科学监测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绿藻、水草的滋生,并加大供水量和污染水体的排放量,加大换水频率和促进水体流动,有效改善护城河水体水质。同时,充分利用西安市高校、科研院所等众多专业资源优势,成立护城河水生态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护城河的保护利用以及构建新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加强全民治水宣传力度,凝聚社会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城墙管委会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当好“监督员”,形成亲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水资源宣传专题活动,呼吁市民爱水节水。与市级媒体就护城河河长制开展情况及南门水体治理进行电视宣传,营造全民治水的宣传氛围,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治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最终实现城市人水和谐共生。
加大护城河工程项目改造
护城河,是每个西安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作为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民生和生态保护工程,它的改造从一开始就特别引人瞩目。
2005年以来,护城河进行了2次规模化改造。其中,2005-2006年,东门-建国门改造工程实施,形成1.3公里景观水域。2013-2014年建国门-朱雀门综合提升改造示范段工程实施,形成2.4公里景观水域。两期工程共完成河道治理3.9公里,通过改建截污箱涵,进行河道防护,最大程度做到雨污水与景观水分离,呈现出碧波荡漾的新面貌。
2017年12月,朱雀门至西门综合改造工程已正式完工。通过河道综合改造、水资源全面利用、河道水体循环系统及水质处理系统安装等工程,采用了接触氧化、底泥消解、生态修复等工艺,大幅延长了再生水使用周期,新增景观水面面积6.5万m2,新增护城河护坡绿化面积7万㎡,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改善了护城河水质。
据悉,护城河东门至西门剩余8.25公里综合提升改造遵循“保护遗址、完善功能、改善生态、提升景观、服务城市”的原则,包括河道综合改造、污水排放通道、水资源节约利用、生态净化系统、水体及防汛信息调度系统,其中涵盖了西北角退水口、北门、火车站、东门等重要城市节点。该工程计划2018年实施,2020年完工。项目完成后,护城河全线贯通,将形成一水护城、绿水成荫的品质西安动人画卷。
新闻推荐
文化产业要大发展,离不开大项目的支撑与引领。“中华千古情”项目、浐灞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项目、沣东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等文化大项目的成功落地,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