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耀青 实习生 刘晓倩
“大西安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基础雄厚,去年以来的发展,更让人们看到了它对城市经济的引领效应。”随着西安市人才新政、户籍新政的深入实施,数以万计的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一位在丈八路派出所办理落户的受访者表示,他来到西安,正是看好这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相信扎根于此能够与这座城市共成长。
记者了解到,电子信息产业是西安市重点发展和大力推进的产业之一,现已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为亮点的发展格局,逐步构建起“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的良性发展环境,以半导体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态势愈发凸显。
西安市已成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市现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产业高地效应愈发明显。
在此基础上,西安市持续推进产业跃升,近年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目前,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国家第一梯队,拥有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制造业快速发展、设计业与封装测试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智能终端产业链正在形成,城市在研发、设计领域的优势逐步凸显。根据相关产业发展计划,西安市将围绕电子信息优势产业,打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和软件产业集群,推进新一代新技术融合,加快特色园区建设。
新一代产业集群带动高新技术跃升
高新技术产业是西安市重要的优势领域。作为“3+1”万亿级大产业的首要组成,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去年以来,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努力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加快培育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电子、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九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实施。
“去年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意义重大,不仅为西安‘硬科技\’名片增光添彩,同时也对这座城市诸多优势科技资源进行了梳理、整合。”在西安软件新城工作3年多的孙瑾告诉记者,她充分感受到这里浓厚的产业氛围,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去年以来,随着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推进,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扎根西安,“无论是对产业链的完善还是集群效应的发挥,都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十条》的发布,有助于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注入新的动力。
“万物互联”加速西安市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物联网正加速渗透到生产、消费和社会管理等领域,联网设备规模呈爆发性增长趋势,“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
在西安高新区、经开区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众多以技术创新为根基的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在物联网领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优秀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技术和产品逐步涵盖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整体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的传感器领域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物联网行业应用的传感器既包括压力、温度、称重、流量、气体、烟雾、陀螺、光电等传统传感器,也包括了“复合”融合传感器等。据不完全统计,西安现有传感器企业100余家,涉及40个大类,总体上看,传感器行业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与此同时,西安物联网信息传输和服务能力也在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物联网短距离通信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陕汽重卡为例,这里开展车联网应用和服务,建立“天行健”车联网系统,可实现对出厂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
综观西安物联网领域的发展,一大批企业在水源监测、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领域加速创新实践,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有力地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继而引领大西安高新技术实现跃升。
新闻推荐
正视人才引进的政策短板,反思抢人大战暴露出的问题,制定长远战略,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是引才求智的城市都应该秉持的态度。近来,不少城市掀起抢夺人才的大战。今年以来,陕西西安前3个月新迁入21万人,接近2...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