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朱光伟夫妇背井离乡,到西安打工。2007年,朱光伟突发脑溢血,全家手足无措,女儿学校的老师、周围的邻居还有许多陌生人纷纷捐钱捐物,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后来,夫妇俩支起了煎饼摊,他们决定向孤寡老人、残疾人、流浪人员提供免费煎饼,以此来回报社会,这一坚持就是10年。“我们干这个不图什么,就是希望用微不足道的行动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将爱心传递下去,让这个社会更温暖!”赵彦苹由衷地说。
丈夫朱光伟病后落下了轻度偏瘫,干不成重活,夫妻俩决定摆摊卖煎饼。
每天清晨4点,朱光伟会先起床,点煤炉、和面糊、打豆浆,做前期准备工作。5点钟,赵彦苹起床帮忙,7点钟她会在路边准时开摊儿,一直到下午一两点。
普通煎饼4元一个,早上到下午,一天50个左右的煎饼钱是全家的经济来源。除了500元房租,还要担负两个女儿的学费及一家四口的生活费,生活捉襟见肘。
病中受助,在这对善良的夫妻俩心中种下了感恩行善的种子。他们在煎饼摊旁竖起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孤寡老人、残疾朋友、遇到困难的朋友都可在本小摊免费吃煎饼。”
看到煎饼摊旁的招牌,主动求助的人逐渐多起来,夫妇俩每天要免费送出10余个煎饼果子。每当有拾荒者、残疾人、环卫工路过,赵彦苹还会主动上前询问,一个煎饼果子不够,就两个、三个,直到对方吃饱为止,偶尔她还会塞给对方几十元钱。
这“爱心煎饼”一送就是10年。“能帮一个是一个!”赵彦苹说,“有位拾荒的老人,在我这里吃了两年多煎饼,后来就不见了,我还挺惦记,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
朱光伟夫妇送“爱心煎饼”的举动,感动了很多社会人士加入“爱心接力”。不少人买过煎饼后,顺便放下10元、50元、200元……
如今,朱光伟夫妇仍住在城中村一间约18平方米的房子,家里唯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也是几年前好心人送的。
尽管日子清贫,可赵彦苹认为,他们一家的生活比以前更有滋味:“大女儿在西安财经学院上大二,小女儿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年年都拿奖学金。孩子们有爱心、争气,这日子就有盼头。”
朱光伟说:“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现在还能和妻子一起帮助他人,尽管只是个小煎饼,但是觉得自己有用处。”
一个摆摊者说:“侠士有救困济贫的本心,赵大姐夫妻俩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现在也要向他们看齐,把爱心接力下去。”
(据《中国文明网》)
编辑点评
一朵最常见的玫瑰花,却是朱光伟头一回送给赵彦苹的浪漫,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要知道她上一回收到的玫瑰,只是朱光伟从手机上发送的图片。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我却从这对夫妻身上看到了满足和快乐,这快乐源自于他们救济帮助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新闻推荐
4月10日,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黄荣带领第五联系调研工作组一行人走进西咸新区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沣东新城自贸产业园了解园区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和发展民...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