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加速PPP项目建设 做好大西安投资排头兵
市委常委,高新区、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 钟洪江
2017年以来,高新区以“强基础、添活力、营环境、提品质”为目标,积极谋划、规范操作、扎实推进PPP项目。
一、工作成效
一是强谋划,高起点储备项目。高起点谋划储备了PPP项目55个,其中:2018年计划启动PPP项目8个,总投资约300亿元。
二是优流程,高效率决策项目。修订了《PPP项目管理办法》,将PPP项目决策重点聚焦到项目入库和实施方案审核两大环节,提高决策效率。
三是快推进,高标准组织领导。定期召开高新区PPP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加强认识、狠抓落实。
二、目标承诺
原则上高新区财政投资项目均要按照PPP建设模式进行,2018年确保新入库项目8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不低于30亿元。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理顺机制,狠抓整合优化。要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协同整合的PPP项目管理机制。
二是集中力量,狠抓关键节点。要围绕项目策划、方案确定、组织执行等关键环节,挂图作战、明确节点、积极推进。实施领导包抓、专业服务机制。
三是强化监督,狠抓督查考核。要建立专门的项目考核制度,月度点评通报、季度考核排名,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
2018年高新区将最大限度地发挥PPP工作的撬动效应,当好促进大西安建设投资的排头兵!
高点站位 精准实施 奋力跑出PPP项目建设加速度
临潼区委书记 庞阿平
近年来,我们把PPP项目作为提升公共服务、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前期经费,率先在全市组建PPP项目管理中心,建立“7+X”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总投资585亿元的40个项目进入区库,总投资260亿元的12个项目进入市库,总投资27亿元的3个项目进入财政系统信息平台;总投资22.4亿元的两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其中,开工4个,建成两个。总投资2.5亿元的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总投资0.57亿元的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运营,总投资16亿元的物流区芷渭路、空港大道及机场路、总投资6.4亿元的秦王湖水景公园开工建设,撬动社会资本23亿元。
2018年我们将紧紧聚焦“宜居环境、宜业环境、宜游环境”建设,加大策划实施,确保新入市库4个以上,力争10个以上;新开工4个以上,力争5个以上;新引资12亿元,力争50亿元。一是高点站位抓储备。每年组织开展两次项目征集,提高前瞻性、战略性。二是强化措施抓推介。开辟PPP项目网站专栏,用好省市招商推介会平台,实施“区级领导一月一招商”。三是夯实责任抓落地。坚持“五个一”抓落实,确保总投资15亿元的交大渭北综合医院门诊楼、急诊楼主体封顶,总投资5.2亿元的渭北中学教学楼基本建成,总投资185亿元的临潼产业新城、总投资4.3亿元的姜寨遗址公园、总投资4.5亿元的渭北水务一体化开工建设。四是优化服务抓环境。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全程式”“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为PPP项目建设创造一流环境。
争当PPP项目建设排头兵 激发大西安大发展新活力
长安区委书记 王 强
2017年以来,长安实施在建PPP项目6个,完成年度投资18.5亿元,项目开工数、年度投资分别列13区县第1名、第2名;启动长安硬科技产业新城等7个前期PPP项目,总投资189亿元。同时,还存在投资体量不够大、实施领域不够宽、前期工作不够快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激发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第一,解放思想,突出高位谋划。聚焦公共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生态治理等领域,策划论证项目;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等对接联系,包装申报投资体量大、经营性强、风险较小的PPP项目。
第二,严格把关,突出规范运作。严把PPP模式适用范围、期限设置、收益回报、风险分配等构成要素,精准把控项目边界;发挥专家“智库”作用,高质量完成前期工作;公开优选合作伙伴,争取7个前期项目全部进入市级PPP项目库,其中1个进入国家级示范库。
第三,马上就办,突出服务保障。按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项目区长、项目局长、项目主任”机制,坚持周检查、月点评、季通报,推动潏河湿地公园等4个续建项目加快进度、长安城市森林公园等4个以上前期项目动工建设,确保在完成5亿元年度投资任务的基础上能超尽超、多作贡献。
精心策划包装 紧盯建设进度 以PPP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莲湖区委书记、区长 和文全
2017年莲湖区5个PPP项目进入了市级库,签约83.75亿元,完成投资7.5亿元,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位居各区县前列。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专业力量作用,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率先建立区级PPP项目咨询库,5个执行项目全流程平均用时7个月。二是提高策划水平,深挖项目盈利空间。策划了总投资2.26亿元的“三馆”项目。通过图书阅览、地下停车等有偿付费的方式,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三是促进产业技术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PPP+新产业、新技术,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解决200万平方米供暖问题。
2018年莲湖区确保新增入库项目5个,签约额80亿元以上,年度投资不少于10亿元。一是解放思想,深度策划项目。策划实施老旧小区干热岩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夜景亮化工程等一批PPP项目。二是紧盯进度,推进项目提速。加快推进土门地区集中供热等4个项目实施进度,年度投资7亿元以上。加快植树增绿、公厕建设两个存量项目前期进度,实现投资3亿元。三是积极创新,激发项目活力。推进 “PPP+XOD”的模式,加快唐城绿带地下空间开发、大兴第一学校等一批项目实施。
以PPP模式助推高质量发展 加速追赶超越
未央区委书记 杨建强
未央区坚持把PPP模式作为破解融资难题、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建签订了总投资128亿元的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PPP项目,列入财政部第二批全国PPP示范项目,去年9月27日正式开工。一是规范运作。在全市率先建立PPP项目咨询机构库,设立PPP管理中心,入库项目8个,总投资约368亿元。二是重点突破。对徐家湾地区全面摸底,选定起步区先行建设,已投资5亿元,创智小镇启动建设,高铁寨公园建成开放,国机集团西部研发中心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强化保障。帮助中建取得银行授信130亿元;举办徐家湾地区招商推介会,中建与当当网、隆基集团等签订了500亿元合作协议。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力推进PPP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完成投资22亿元。一是用活放大优势。制定三年PPP项目发展规划,高标准策划包装一批PPP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管和公共服务。二是用力推动建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快徐家湾地区改造进度,确保“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力争7月底区综合文体中心、中医医院迁建项目落地开工。三是用心做优服务。实行联评联审,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包到底”模式,提供“保姆式”服务,为PPP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努力为大西安建设多作贡献。
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服务供给 以PPP项目助力追赶超越
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 军
截至目前,共落地PPP项目7个、总投资29亿元;储备36个、总投资423亿元;完成2017年市级考核任务,开发区组排名第一,渭河污水处理厂综合工程和海绵城市核心区建设项目入选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
主要抓了:系统性谋划。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措施,建立三级项目库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专业化论证。引入国内一流咨询论证公司,协助完成方案编评等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创新性管理。将“3450”行政审批效能改革优先用于“两评一案”,发挥大部制优势,简化手续、压缩时间。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将项目储备完成情况列入年终考核,纪检和审计部门跟踪监督和审计,聘请律师全程审核把关。但仍存在缺乏专业人才、财力水平有限等问题。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坚决完成任务。围绕“开工5个、推进前期工作15个”,统筹多部门协同发力,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积极谋划新项目。结合落实中省市区规划,谋划建设一批“交通+”“文化旅游+”等重大项目,并探索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创新管理体制。建立PPP项目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专家库和咨询机构库。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PPP项目,提高知晓率和认可度。通过西洽会、西商大会等,积极推介新区PPP项目。
深入推进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 助力大西安高质量发展
市建委副主任 高省安
一年多以来,市建委策划包装并组织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已实施的快速路、综合管廊和停车场项目总投资276.4亿元,正在包装的道路项目估算投资91亿元,即将包装的管廊项目预计投资360亿元。其中,几条快速路连接二环和三环,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城西、城南、城东局部交通拥堵问题;昆明路管廊是目前国内入线齐全、断面最大、难度最高、工期最短的管廊项目,《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小寨区域海绵城市改造规模和难度在全国同类项目中居首,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目前,各项工程扎实推进,西延路快速路计划主体通车时间由年底提前至9月15日。
在项目包装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建设单位、产权单位、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力的协调手段,联动机制不完善,前期审批周期长,拆迁管迁难度大,常常导致设计变更,追加投资,施工延期。
下一步,建议将PPP项目列入市级重点考核内容,建立设计方案会签制度,形成部门合力,加快审批流程,同时研究出台PPP项目方案审查、预决算管理的相关政策,努力在详细设计前就解决好方案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五星级店小二”精神为PPP项目落地做好政策指引和服务工作。
创新服务 高效推进PPP再上新台阶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长春
去年,市发改委作为PPP主要推进部门之一,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出台PPP操作模式指南、流程、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完善机制,规范全市操作。征集、发布项目两批次,推出项目164个,总投资约3625亿元,保障了项目供给。加快项目入库和签约落地,全年完成签约额1052.66亿元。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整体统筹、合力还不够,项目审查的效率还不高,前期储备项目还不多等问题。
今年要围绕“入库项目200个、力争300个,签约投资2000亿元、力争3000亿元”目标,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创新高效服务。做好机构整合、联合办公各项工作。将项目实施方案预审环节并入联评联审,做到会后不重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项目推介。力争全年公开推介PPP项目规模3000亿元以上。筹备好丝博会等重大节会期间的推介工作。组织北上广PPP项目推介会工作。组织开展民营企业PPP项目推介会。三是狠抓项目前期。积极编制中长期PPP项目实施计划。研究制定PPP项目前期经费补助办法。统一规范市库入库标准,指导、督促规范推进。四是扎实推进落地。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当好“五星级店小二”,加速决策、审批进度。组织好每月PPP工作点评会。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助力大西安高质量发展
市财政局局长 杨 宁
PPP模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模式之一,也是政府投融资改革的主要手段。目前,西安市PPP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新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还有差距,具体运用的效率有待提高。二是部门间配合不够密切,市对区县PPP工作指导还需加强。三是过多依赖财政投入,对城市及项目资源的挖掘整合力度不足,项目自我平衡能力不足,运营水平不高,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下一步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PPP模式运用,提升工作成效。一是加强政策研判、培训。着重学习和研究新政策新要求,主动研判政策发展趋势;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梳理和借鉴兄弟省市的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提高西安市PPP工作业务水平、创新及政策适应能力。二是主动协调配合。落实市PPP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指南、流程和联席办公制度,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加强与部门及区县的沟通、合作,加快推动西安市PPP项目落地。三是统筹盘活城市资源。通过财政政策引导、财政投入方式改革等手段挖掘城市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项目运营及自我平衡能力;研究全市统筹使用财政承受能力限额的可行性,探索使用政府性基金承担项目支出责任,进一步扩大项目容量。
坚持“四提四化” 狠抓PPP项目 推动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
阎良区委书记 王育选
针对去年PPP项目质量不高、工作思路不活等问题,今年我们策划包装PPP项目6个,总投资约42.75亿元。力争入库3个、启动实施两个。一是作战化推进。加快石川河生态整治开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申报,力争启动实施中医医院迁建、石川河生态整治开发项目。聚焦“航空城高品质提升”,围绕基础设施、“三化”提升、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完善PPP三年行动计划。二是专业化推进。聘请咨询机构,加强咨询服务。强化业务、案例和实操培训,区级分管领导带头学、主动学,加强对PPP工作的指导,确保专业推进、稳步实施。三是快速化推进。实行“三个一”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PPP项目、一月一联席、一月一督查),完善《PPP项目操作流程》,确保工作严丝合缝、紧密衔接、高效推进。用好丝博会等平台,举办PPP项目推介会,抓宣传、强招商、优服务,力求PPP工作取得新突破。四是规范化推进。坚持企业“一有一无”(有盈利、无暴利)、政府“一多一少”(多办事、少花钱),严把项目质量关。完善《PPP操作指南》《PPP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严格“两评一案”评审,确保严格规范、依法公开、经得起检验。
新闻推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旅游景区食品经营单位场所设计布局与原辅料采供是关乎景区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旅游环境,保障广大游客的食品安全,灞桥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