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采访团感受饮食文化本报记者陈飞波实习生陈尔冬摄
逛展会 美食诱惑难抵挡
美食的诱惑,让人难以抵挡。来到美食展区,很多陕西地方特色美食让各地媒体记者大开眼界。瞧,陕西官府菜的展示台上100多道造型精美、色泽诱人的陕菜让人垂涎欲滴,锅烧肘子、珠联璧合、荷花酥、葫芦鸡等代表性陕菜以制作考究、风味独特、历史悠久、富含情趣而闻名。大厨说,100多道菜品中,30道是模具,其他的都是真品。“这真是考眼力呀!厨师的手艺杠杠滴!”记者们纷纷感叹。
20多人逛到一个卖大枣的展位,大家拿着大红枣感叹:“这枣跟土鸡蛋差不多大!”纷纷表示要购买一些,激动的老板站在了椅子上,操着陕西话大声吆喝:“来买大红枣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合肥日报》的记者刘曙买了大半袋子,他说,西安的特产太多了,每次来都要大包小包带回家尝尝。
咥泡馍 正宗特色食欲增
到西安,自然少不了咥正宗的泡馍。昨日中午,联盟记者一行走进同盛祥。刚进门,就被百年老店摆放的泡馍样品吸引纷纷拍照。落座后,看到眼前的大碗里放着馍,“这馍是要掰的。”工作人员说。洗手后大家就开始掰馍。“这个是大点,还是小点。”“你先把馍掰了,人家才能做。”大家一边询问,一边现场开始“掰馍”手艺大展示。
看着大家五花八门的掰馍手法,工作人员播放视频讲解如何掰馍。当看到先将馍一分为二,再一分为四,然后接着撕成黄豆粒大小时,还没来得及动手的人,跟着学掰馍。已经掰了一半的人,急着检查自己碗中的馍粒是否是黄豆大小。
完成掰馍后,同盛祥非遗传承人马大师登场现场制作泡馍,立即引发大家围观。不少人拿起相机、手机拍照。“大师做的,味道肯定正宗。”不时有人说。香喷喷的泡馍端上桌,看得人食欲大增,大家立即开动。
登城墙 名胜古迹引点赞
下午,高铁联盟记者一行从西门瓮城拾阶而上,登上西安城墙,刚走到西门城楼,就遇到城楼到底有几层的疑问。有人仔细数着房檐说:3个房檐,应该是3层。”“不对,上面还有一层,应该是4层。”有人纠正说,还有人说这么高,应该是5层。“其实它只有2层高,外观看着是3层房檐,但实际只有2层,这和古代严苛的等级制度有关。”讲解员说。
“大家看,城墙为啥左右不一样平?”这一“发现”让不少人驻足观察。经了解,原来是古人为防水特意而做。众人齐感叹:古城墙太神奇!“城墙有十几公里,走一圈下来需要两个小时。”上过城墙的联盟记者说。“这么大,走一圈下来,受不了。”有人说。听说可以骑车逛城墙,两位女士立即现场办理手续,骑着自行车游城墙,引得周围的朋友羡慕不已。
游览过程中,不时有人拿起手机和城墙合影,频发朋友圈。在城墙上俯瞰西安,护城河碧波荡漾,古城墙巍峨厚重,让不少人为城墙点赞。
看碑林 书法艺术宝库被震撼
登过城墙后,联盟记者一行开启游览碑林博物馆之旅。进入碑林大门,在一座碑亭前,一大块碑矗立在亭中央。这么大的碑四面是一样的么?听说是青石碑,为啥看着有点不像青石?大家议论纷纷。“这个是石台孝经,此碑碑身由四块青石石板合成。”工作人员说,这块碑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上有浮雕云纹碑额,下有刻饰精美的三层石台,造形宏伟,碑文是唐玄宗的隶书。
“《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与孔子的交谈语录。”听完这些讲解,不少人凑近碑身说:“千年的碑了不起,更是书法宝库。”工作人员指着大家脚底下的石板说,大家踏着的也是青石。“古城西安,脚底下都是文物呀!”众人感叹。
在游览过程中,有人提到,碑亭上的“碑林”二字中的“碑”字为何少了一撇?据了解,石碑上的“碑”字少一撇,肯定不是错别字,确实是因为宋代以前的碑字没有一撇。大家纷纷感慨:不愧是历史文化殿堂。
晒朋友圈 有图有文分享西安美景
长江日报晋晓慧是第一次来西安,她抵达入住宾馆就发了朋友圈:“哈喽古城西安”,向家人朋友晒了来西安的轨迹,高铁站,大雁塔和不同角度的夜景。甘肃日报的徐先荣拍摄了曲江夜色,璀璨的灯光映衬出的满树梦幻迷人樱花。这张图片被广州日报的王广永看上了,他在徐先荣朋友圈留言“借用一下!”得到了“完全同意”的答复。王广永就用借图发了“15年后再来西安”的朋友圈。云南日报的杨毅:多年前来过西安,这次再来拍了三张不同角度的大雁塔,还有多张大雁塔周边的景物。他在朋友圈称大雁塔是“又见胖妞”。北京晚报的李淼说,碑林石台孝经,好看的字体和花纹,这只是管中窥豹。碑林所藏:书法艺术宝库,碑林所展:历史文化殿堂!
本报记者赵丽莉郑伊琛
关注2018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
新闻推荐
二线城市送房送钱送户口,北京上海加入“战局”“抢人大战”,抢的是城市未来
3月22日,西安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的政策,十多名硕士、博士生现场落户西安。随着2018年秋招拉开序幕,近期包括武汉、南京、成都、长沙、西安等十多个...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