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迁收集儿歌手稿多达数百册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昨天,三秦都市报报道了儿歌日在我国知晓率较低,儿歌如今在孩子们当中遇冷的现状,探究怎样才能让优秀儿歌重回孩子的童年。昨天一大早,被誉为“儿歌大王”的78岁退休教师鲁迁就通过本报热线联系到记者,分享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儿歌大王”剖析儿歌遇冷背后的原因
鲁迁退休前执教于西安市碑林区湘子庙街小学,以教书育人、创作童谣为毕生事业,目前发表的作品就达3000余首,人称“儿歌大王”。
昨天,三秦都市报记者特地到鲁老师的家里拜访他,听他讲述自己与儿歌的渊源以及对儿歌事业的期盼。
“看到你们的报道我真的非常高兴,这些年,儿歌行业越来越低迷,你们探寻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让优秀儿歌重回孩子的童年,给了我们这些儿歌爱好者一个发声的机会,也让儿歌重回大家的视线,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鲁迁说,现如今的孩子们课业负担繁重,学校及家庭都不愿意让他们把时间花费在这方面是导致如今的儿歌大都传唱度不高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优秀儿歌凤毛麟角,难以传唱和推广。
“导致优秀儿歌较少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可供刊发的园地太少,还有就是报酬太低,导致作者们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创作儿歌。”鲁迁向记者介绍,他身边一些儿歌创作爱好者,辛辛苦苦写了一年,一篇都发不出来,难免会影响创作的热情。“其实并不是说他们写的不好发不了,而是现在各大杂志、报纸都很少会提供版面专门用于刊发儿歌。这些人创作儿歌往往并不是为了钱,就是需要一种认同,久而久之得不到,就慢慢冷淡逐步放弃了。”
60年创作3000多首儿歌
说起自己与儿歌结缘的故事,鲁迁打开了话匣子。“那是1958年2月,我18岁的时候,全国掀起了创作寻找童谣的热潮,我很感兴趣,就开始利用假期去各地搜集整理,后来听得多了就开始自己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当时,年轻的鲁迁在西安市一师范学校求学,小试牛刀写了一首《学生抬面》的儿歌就被《西安日报》刊登了,这让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直到今天,他还完整地保留着当时儿歌刊发的版面。“抬面队伍长又长,像一列火车开出站。抬面的队伍欢又欢,赛过正月十五耍龙船……”这首儿歌开启了鲁迁通往童谣世界的大门,此后的60年,他每天不是在各处搜集童谣,就是趴在桌子上修修改改的搞创作。
家里一摞摞生字本和一沓沓剪报,是他最珍贵的宝贝。“生字本总共有130多本,正反5000多页,每一页都有我从各个地方搜集来的童谣。剪报上全部是我发表的作品。”截至目前,鲁迁共搜集了童谣5000多首,创作作品3000多首。家里光是荣誉证书,就放了两百多本。
曾辅导上千名爱好者创作儿歌
搜集儿歌,对于鲁迁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85年秋,他曾不幸患上重症,自那之后两条腿就难以正常行走。“对一个行走不便的人来说,搜集这些非常难,这都是我拄着拐杖去锻炼的时候,跟人一点一点聊出来的。”多年来,他每次出门都会随身带上纸笔,只要听到新儿歌就记录下来。
除了创作,几十年来,鲁迁一直在义务辅导爱好者创作儿歌,“现在辅导过的人至少也有上千位了,只要愿意学我都教,我的学生有小孩子,有农民工,还有各行各业的精英。”鲁迁说,他还会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让歌谣在儿童中流传下去,启迪他们的心志,让爱融入他们的心灵世界。
首席记者张晴悦
世界儿歌日 你知道吗 后续
新闻推荐
3月20日,“中国DSWEEK”活动正式在杭州嘉里中心揭开帷幕,同一时间,DS还联袂时尚集团,挑选了北京、上海、西安等10个重点城市,让广大消费者都能近距离认识DS,品鉴DS7。凭借比肩艺术品的高端设计、媲美奢...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