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女士每天坚持写日记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没人能体会得到,马女士是如何熬过这1000多个日夜的。看着女儿瘫在床上,她始终坚信,母爱可以感化上苍,发生奇迹。
照顾女儿的这些日子,她用纸笔记录下了每天的点点滴滴,喂水、吃饭、按摩……5年来,她一共写了满满15本“护理日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
一场事故女儿成植物人
2013年7月21日。马女士说,她永远也忘不了那噩梦般的一天。
“那天凌晨我都已经睡下了,有人用女儿的手机打电话给我说,你娃出交通事故了,你赶快来。”至今,回忆起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她都觉得心如刀割。
“给我打电话的是一位好心的路人。我还没赶过去,孩子就被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医生在电话里跟我沟通说,孩子都没心跳了,建议放弃。可我接受不了,闺女才19岁,咋说没就没了,最后我坚持让他们把孩子转到了另外一家大医院。”马女士说,“我赶到医院后,原本几乎已测不到心跳的女儿,突然有了剧烈反应。所以不管医生说希望有多渺茫,我都坚持要治疗,随后医院给她做了开颅手术。”
为照顾女儿她提前退休
手术总算把女儿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从此成了植物人,没有意识,无法说话,只能瘫在床上。马女士不相信,她开始研究怎么让女儿快速康复。
“出这事前,我和她爸都有正式工作,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幸福。出事后,我们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孩子治病了,还借了不少外债,总共花了70多万。”
女儿卧床,身边离不开人,两口子索性办理了提前退休在家专心照顾孩子,“提前退休,退休金少得多,我们俩每个月加起来才4000多元。但没有办法,这个时候陪伴孩子照顾孩子是最重要的。”
从此,马女士寸步不离女儿身边。每天早上不到6点半她就起床,晚上等女儿睡下了,她才敢合眼。
15本“日记”透着妈妈的爱
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女儿的思维越来越清晰,反应也越来越快。马女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些年,那些“错的”和“还不错”的经验教训,马女士都会把它认真记录下来,到现在已经记了满满15个作业本。
记者在这些日记中看到,女儿每天的进食量、体温、大小便,一点一滴的改变她都详细记录。说起女儿康复后自己最想做的事,马女士说,这几年,她家所在的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纬二十九街社区,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帮助。“社会的温暖、好心人的援手让我即使遭遇了这样的事,心里依然充满感恩。等孩子康复了,我首先要带着她去感谢一下政府,然后把我的这些护理日记整理成书,但愿能帮助到一些跟我有同样遭遇的人。”
首席记者张晴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姬娜)为期40天的2018年春运昨日结束(2月1日至3月12日),春运期间,西安市道路运输市场累计运送旅客661.64万人次。其中,日均投放车辆3757辆,单日最高投放4379辆;日均发送班次7735班,单日最高...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