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积水、城市内涝、道路塌陷……这些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顽疾,都与地下管道是否畅通有关。在西安,有这么一个女汉子,被同行们称为“管道姐”,连续10年,给城市下水井“查体看病”。
长年和下水井打交道
她叫刘静,32岁,在西安南郊市政养护管理公司排水办公室工作,人如其名,长得文静优雅,但干起事来却风风火火。
三秦都市报记者昨天采访时,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刘静,身穿连体雨衣,在滂沱大雨中,吃力地撬开路边一个污水井盖。湍急的雨水,在污水井前形成漩涡。
照片拍摄于2016年7月24日,当天傍晚7点多,西安城区遭遇暴雨,积水最深处超过1米。市政部门启动一级防汛预案,刘静赶赴监测点,疏通积水。
刘静是排水养护部门唯一的女工人,他们管理着整个西安南郊的地下排水管网,仅各类下水井(检查井和收水井),就有2.6万个。这些下水井,最深的30米,平均都在三四米左右。
“我们是给管道‘看病\’,每天都得将下水井盖一个个地撬开,进行日常检修,一年到头,除了春节,没有任何休息日。”在天坛西路与朱雀大街十字的作业工地,刘静告诉记者,城市的下水道就像是人身上的血管,要是不通,各种毛病就来了,“最常见的是引发路面积水、内涝,更严重的则会导致道路塌陷。”
用机器人给地下管道“看病”
目前地下管网的检修,借助了高科技的管道视频检测系统,就是小车形状的“小机器人”爬到地下管道内,再把影像实时传输到地面上的电脑,有无问题一目了然。
对于传输回来的数据,拥有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刘静,还要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比如要通过污水或雨水的流速、流量来判断这段管道是否有漏点、有杂物,再根据分析情况,联系维护部门。”
养护管理部副部长张涛介绍,目前,西安的地下管道有的已经实行了“雨污分流”,但是仍然有很多生活污水,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雨水管道中。“对于地下管道养护员来说,虽然大部分工作在井外完成,但遇到阻塞严重的情况,就只能下井去挖。”
最忙的是赶上了雨季或者暴雪,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随地出来排险,有时候连着好几天都回不了家。“夏天的时候,下水井的味道特别臭,户外作业一天后,浑身都是一股味儿。”她也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爱护城市下水道,尤其在餐馆、夜市集中的区域,餐厨垃圾尽量进行分类。
本报记者宋雨党运
实习生崔诗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吕贵民互联网时代,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进行消费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将银行卡绑定在支付平台上的行为也司空见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此引...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