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三强
书信是一种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应用文。它产生于人类社交活动出现之后,伴随着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而逐渐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信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大到军国要事、评述人物、讨论问题,小到倾诉个人境遇以至日常所感、所思,均可写入。《文心雕龙·书记》篇云:“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认为书信应该把要说的话尽情倾吐出来,明晰畅快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容不迫地抒写自己的情感。古人所谓“辞若对面”“见字如面”等,就是对书信真实自然特点的总结。
私信中最重要的当属于家书。“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自古以来,家书就是家庭成员间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重要形式。作为书信意义上的“家书”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太子》。可见,家书在曹丕以前就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而亲子家书是通过书信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形式。父母可以借助书信的方式与孩子平等而坦诚地交流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悟以及自然生发的情怀,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平和地告诉孩子,或者帮助梳理及反思对孩子的教养行为,或者为孩子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提供有力的帮扶,从而实现亲子之间的同生共长。也许有些书信并不一定在写完后立即交到孩子的手上,但是父母都希望、也都愿意将无尽的爱意写在这些书信中。
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许多经典家书,如《颜氏家训》《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等。在家书中,梁启超针对儿女不同的情况,对子女的学业、交际、情感、职业、生活等各方面给予指导,不强迫命令,而是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设身处地为儿女着想。
男孩菠菜和女孩杨子分别生活在西安和北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各自的父亲给他们写了大量的书信和他们交谈。他们的父亲都既是作家、诗人,又有着普通父亲的一般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孩子。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够放下架子,在孩子面前袒露自己的内心,毫不隐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摆在我面前的《写给男孩菠菜的信》和《给女孩杨子的信》,不只是简单的信,更是承载着无限亲情的一种寄托。我也是一位父亲,也有成长中的女儿。我想看看这两位好朋友——卫东青、谭旭东,他们都跟自己的孩子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这些信的时间跨度长达6年,从孩子6岁一直到12岁。书中,父亲和孩子探讨了一系列他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设定目标,相信自己;要发现自己并且成为你自己;学会运用自己正确的判断;保持幽默感;少花一点时间在电视机前和手机、网上,每天要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友情、爱心和工作是幸福的源泉;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并且从中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诚实待人,努力工作……这些内容是真实、动人的,给出的建议是适当的、积极向上的,殷殷皆见真情……
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使我感动,有些相似的经历和感受直接触及泪点。作者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朋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透过每个故事,能让少男少女深刻领会什么是诚实、守信、自尊、友谊,学会与同学们分享幸福和快乐。正如日本著名作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所云: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每一通信,都饱含睿智与爱意。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亲。他们用世间最珍贵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为孩子细数成长的美好与迷茫,生活的磨难与馈赠。一句句家常文字的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深深情意。一通家书,万千种爱,一个心愿——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闻推荐
唐僧是不是好领导、鉴赏《清明上河图》…… 交大少年班复试都考啥
“唐僧是不是好领导?”、“请对视频中展示的《清明上河图》经典片段进行美学鉴赏”……这是昨日举行的西安交大少年班复试的题目。华商报记者昨日了解到,少年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选拔中校方尤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