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勇
“头戴着美翡翠双凤展翅,身穿着八宝龙凤衣。”大年初八,豫剧经典曲目《打金枝》在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群众大舞台准时上演,委婉动听的唱腔,插科打诨的动作,赢得台下观众连连称赞。
秦腔故里赏豫剧
西安市大明宫梨园艺术团豫剧演员付香玲告诉记者,这次受大明宫遗址公园管委会的邀请,他们豫剧团要演的剧种是河南的豫剧,叫《打金枝》。“艺术团各个戏曲团体,只要有好的节目,大家都会到大明宫群众舞台上来表演,观众很喜欢,也圆了一些演员的舞台梦。”
“过年期间,听着感觉挺喜庆的,给老年人也弄点文化。”前来听戏的李阿姨说,现在听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感觉这次唱的还行,丰富群众文化。
“因为陕西河南人的人群还是蛮大的,尤其是道北(西安火车站铁道以北),河南人居多,所以豫剧每次的演出经常是场场爆满。”付香玲说,这是她们团队今年迎春的第一场演出,过去年一年里,她们豫剧团演出有60多场,今天她饰演唐王,同她一起演出的还有她的老师王大风。
主角甘当绿叶配红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传统的戏曲和现代装完全不一样,化妆一个人起码都要一个多小时。出身戏曲世家的王大风老人今年已78岁,即使退休也发挥着余热,在后台帮一些年轻的演员整理妆容,准备服装。
“我们全家人都在西安豫剧团,豫剧团以前给我们有一个说书叫王办班,姓王家的太多了,弟弟妹妹兄弟媳妇亲戚都在。”王大风说,她是先跑江湖后入科,岁开始跑江湖,十五六岁又入科班。对于现在剧团的青年演员,她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把她给代替下来,就很满足了。“他们都是得过奖的,原来我是演国母、演金枝,现在我演郭暧,唱小生,陪他们唱。”
“王老师早就退休了,还发挥余热,现在给我们业余的在帮忙,教一些化妆,也带领我们一块上台,老师平常还给咸阳的一些戏校代课,七十多岁了还活跃在我们业余的戏曲圈,为的就是想多带一些学生,多传承,多发扬。包括服装、化妆、动作、唱腔都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原来的主角,现在甘当绿叶,来配我们,我们是红花了。”付香玲说,在剧团她年龄最小,现在团里大部分演员都是退休了发挥着余热,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特别好。
传统戏曲引年轻人驻足
“这帮演的好,他们唱腔好、表情好,我经常看他们的戏。”前来观看的资深戏迷周连生对于今天的演出赞不绝口。
西安年,最中国。“现在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快,今年西安成为中心城市,作为一个西安人特别骄傲。”付香玲说,她们去过曲江的大唐芙蓉园、不夜城等地演出,今年她感觉整体呈现出来的氛围特别好,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我觉得‘西安年最中国\’这个主题特别好,让我们稍微还年轻一点的,离我们传统的东西,已经大家都觉得很远的时候,现在又有一个凝聚力,慢慢的在靠近,包括我今天演出时在下面看,有很多年轻人在看、在欣赏,这个我觉得特别高兴。”
据了解,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群众大舞台,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两场演出,“好戏”不断,为西安市民和游客奉献一大波戏曲的饕餮盛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英每逢过年,走亲访友是中国人的传统,给亲戚朋友带点礼物更是必不可少的礼数。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礼在形式、内容等许多方面都悄然发生着变化。2月17日,正月初二,是关中女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