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的日子,对今年82岁的刘文超和79岁的老伴尤兰茹来说,至今难以忘怀。41年前,妻子第一次去援外,两年内丈夫在家既当爹又当妈;37年前,丈夫第一次去援外,归国的妻子两年内在家既当妈又当爹;25年前,夫妻一同去苏丹援外,两年内两个孩子在家自己照顾自己……
各自第一次援外
另一半既当爹又当娘
“妻子第一次援外的时候,女儿12岁,儿子只有6岁。”刘文超(退休前是西安交大二附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干部病房主任)回忆道,妻子援外的两年内,他在医院上班,经常晚上值班,工作强度很大,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有一天晚上,儿子告诉他关节痛、肌肉痛,但是由于自己工作忙,当时也没太在意。第二天晚上值班时,女儿跑到医院告诉他说,弟弟病了,身体疼。他回家后看到儿子在床上打滚,嘴里不停地喊妈妈,他赶紧把儿子背到医院……
“在招待援外家属慰问会上,别人都是大人参加,我家因为刘医生值班,两个孩子作为家属代表参会。”尤兰茹退休前是原西安市第二医院眼科主任,她说,第一次援外回来后,邻居反馈称,女儿学会了洗衣服、洗床单、缝床单等。原来,丈夫忙工作,女儿就跟着其他人学干家务活。
1981年9月至1983年8月,丈夫援外,尤兰茹又开始了既当妈又当爹的日子。
夫妇同时赴苏丹
孩子说放心去吧
1993年,尤兰茹与刘文超两人同时接到援外苏丹的任务,孩子表示放心地去吧,他们长大了。尤医生说,之前援外时家里至少有一位家长,这一次援外两个家长都走了,儿子当时刚参加工作,他们担心儿子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无人开导,钻牛角尖。为此,他专门找朋友抽时间看看孩子,聊聊天。
他们也写信,了解孩子的近况,告知孩子他们在苏丹救治、帮扶了多少人。由于当时通信条件差,每个月只能通一次信。在两人共同援外的第一年,刘医生和尤医生分别在苏丹不同的医院上班,每次收到儿子的来信,只能是由尤医生先回信,之后等有机会和刘医生见面时再将信件交给刘医生。第二年,夫妻两人都到了喀土穆。
近年来,夫妻二人关注了多个有关苏丹的微信公众号,还把微信名字叫做尼罗河,因为那里倾注着他们一家人的爱。
首席记者姬娜 实习生单熙文
大爱无疆 援外医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元宵佳节将至,放飞一盏孔明灯许愿是部分市民祈福的一种方式。然而,放飞孔明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仅容易酿成火灾,还有可能掉落在地铁高架段轨行区,或是缠绕在供电接触网和列车受电弓...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