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黎见习记者李羽佳
春运期间的列车,比往常更加热闹。腊月二十九的晚上,K1673次列车硬卧车厢里挤满了人,有在父母怀中哭闹的幼儿,也有行动缓慢的老人。行李架上堆满了行李,王经腾挪了半天,才勉强找出一点空隙塞入自己的行李。这一切的嘈杂和拥挤并没有影响他回家的心情。
今年是王经在西安生活的第10年。2008年他进入西安体育学院读书,本科毕业后,他留在西安,成为了一名文字编辑。10年间,他见证了往返西安与包头的K1673次列车逐步提速,从普通的绿皮车变成普快列车,此外,西安和包头两地之间还增加了其他车次。“听说2020年西安和包头之间的高铁就开通了,到那时,从西安到包头只需要4.5个小时,这太令人期待了。”王经说。
王经上大学后第一次回老家,就遭遇了“一票难求”。2008年国庆黄金周,他只买到了一张硬座车票。拥挤的车厢里,每一排的3人座上都挤坐着四五个人,列车地板上坐满了无座的乘客,甚至座位底下都睡着人。“我当时坐在车厢尽头,离厕所只有几步的距离。但地板上坐的都是人,迈开一步太困难了,去一趟厕所就用了20多分钟。”他回忆说,后来,他再坐硬座时,全程20多个小时就只喝一瓶矿泉水。
2009年春节,王经第一次经历春运。两千多元的直达机票让他望而却步,晕车的他也不敢选择大巴车。为了能买到一张硬卧火车票,他的父亲凌晨3点就到火车站排队买票。
那时,列车从包头出发后,绕道山西,再经渭南市到达西安市,全程21个小时的运行时长在一次次临时停车和让车中被拉长到24小时,晚点成为这趟列车的常态。“直到2011年,这趟车不再经过山西了,运行时长才一下子缩短到13个小时。经过多次提速,现在只需要11个小时19分,而且几乎不会晚点。”王经对这趟列车的变化了如指掌。
对于像王经这样往返于西安与包头两市的老百姓来说,好消息仍在继续:根据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未来5年将基本建成包西高铁,构建陕西省快速连接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目前,包西高铁西安至延安段已启动建设。西安通往正北方向的包西客运专线高铁项目已经“在路上”,800公里全线贯通指日可待。项目建成后可释放既有线货运压力,形成呼包鄂榆城市圈和关中城市圈交流便捷的客运通道。
回家的路越来越顺,王经在西安奋斗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他计划春节后在西安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并把户口落到西安。他憧憬地说:“等高铁开通了,平时回家看看就方便多了,再也不会觉得离家远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国星对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的普外科主任胡卫军来说,这个年过得跟往年都不一样。大年初三,他一整天都在医疗急救车上,这辆医疗急救车就停在西安南门广场。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西安年·最中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