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家校群里的“红包难题”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8-02-03 03:43   https://www.yybnet.net/

在许多老师看来,真诚问候与祝福比红包更感动

老师婉拒家长发来的红包

◎新闻提示

现在很多中小学的每个班级都建立了QQ群、微信群、短信平台,但沟通信息多数是学生考试成绩、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很少能够和老师更深层次地交流。

从微信群里家长跟风给老师点赞,到一对一发红包谢师恩,家校沟通网络化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双方陷入信任危机。

春节临近,又到了红包的“高发期”,许多老师建议家长别出“红包难题”,语言交流同样能和谐家校关系,孩子的一个祝福,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

家长用红包给老师“挖坑”

张老师是广州市的一名小学老师。班上有一名学生的家长多次打电话、发微信提出给儿子调座位。因为孩子个子太高,不能安排坐到第一排,张老师和这位家长的关系因此变得紧张起来。

去年大年初一,这名家长给张老师发了一个红包。张老师以为是家长想改善关系,顺手就点了这个88.88元的微信红包,并马上返还了一个90元的红包,但家长一直没有收。

不料一年后,这名家长将张老师收受红包的截图发到网上,同时到教育局举报其私下收取家长红包。校方表示“这就是家长给张老师挖了一个坑。”此事迅速在网上形成热议,这位家长因其实施“钓鱼”举报,被誉为“碰瓷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当地教育部门通报称,张老师身为人民教师,违反廉洁纪律,其行为已构成违纪。鉴于主观上没有占有的故意,决定对其免予纪律处分,给予诫勉处理,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并将所收受的红包交由组织处理。

教育部门回应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的“十条红线”,其中第七条为“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该老师虽然没有主观故意,但这一行为确实“踩”到了红线。

“家长在群里发微信红包,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抢的可能,而抢之前也并不知红包的大小,这样很容易形成变相送礼。”网友一边倒地认为:最该同情的是受害人张老师;最该谴责的是那个“挖坑家长”;而最该批评的是当地教育局。

“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一种直面现实,不惧矛盾的勇气。为了息事宁人,干脆牺牲老师的尊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担心,被学生家长“挖坑”陷害后,张老师从此因为“增加了防范意识”,而不再信任大多数学生的家长,这势必影响教师和学生家长应有的健康合作关系。

“作为家长,也太不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了。”更有网友担忧,一个张老师跌倒了,势必吓怕一大片同行,甚至会牵连到无辜的学生。

三秦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家校存在两种不正常关系:一种是有老师动辄对家长颐指气使,甚至要求家长动用资源为自己办私事,家长为了孩子不得不唯命是从;一种则是家校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家长不认可老师的教育,或不配合,动辄借助媒体等手段曝光老师,或用投诉的方式对老师形成威慑,导致一些老师在学生面前“轻不得,更不敢重一点”。更多的是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面前得到重视。

警惕红包变味

收红包、礼物等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向来是职场禁忌,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不例外。网友@紫苏认为,学生或者家长发红包,老师不收的话,学生会尴尬;收了的话,自己心里过不去。所以每次都收下来,然后挑个数额大一些的吉利数字再发回去,这样彼此都高兴。

一位刚入职两年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碰到节日自己也会在班级微信群里发随机红包,感觉很能拉近师生关系。看学生叽叽喳喳热闹疯抢,自己心里也特别开心。

记者从多所中小学了解得知,家校群里发红包、抢红包现象并非新鲜事。“总分前十名的学生家长轮流在群里发一个不超过5元钱的小红包,让其他家长抢,不仅活跃群里的气氛,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作用,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这就是一个娱乐游戏,只要红包数额不大,完全没必要禁止。”持开放态度的学生家长表示:老师也是普通人,在群里抢几元钱的红包并无不妥。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认为,建立家长群是为了家校互动,逢年过节抢红包,正是关系融合的一种方式。如果是为了娱乐,大家在群里发些小数额的红包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家长向老师发送定向红包,这就完全变味了。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儿子所在的课外辅导有一个微信群。一次家长询问课程调整和作业情况,迟迟等不来回音。好久老师才解释说,自己的手机接收信息不良。马上有家长提议,老师的手机该换了,随手就是一个红包。顿时家长在群里下起了“红包雨”。老师客气一番后,还是照单全收。最后辅导班领导调查这件事,“我还不能承认,毕竟我的孩子在这个老师的班里学习呢。”

“家长在班级群里发红包这种事情,发不发在于你,收不收在于老师,起码你的心意对方肯定知道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教师表示:我一定不会伸手去抢微信群里的红包,毕竟是老师,在家长和学生面前要注意形象。但是有些家长的做法颇让人有些无奈,直接把礼品放在保卫处或者学校门口的超市里,让班主任转告其他老师一起去拿,反复解释就是一点小心意。

“很难说这是贿赂行为,特别在家校关系良好的班级,也就是图个热闹。可是现在已经演变成了跟风和攀比。也许家长、学生本人并不是自愿的。”家长吴女士表示,自己所在的家长微信群里发的红包从最初的20元已涨到100元。

在记者接触的家长中,普遍认为红包超过20元,就不合适了。

一个红包让老师家长都为难

一位城乡接合部中学的负责人张尚立老师表示,学生送一朵花,老师可以接受,送一捧花显然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就是一笔开销。“对于多大数额就算收受钱财礼物,相关文件也没有明确表述。所以就对老师强调,一切红包、礼物都不要触碰。”

一位小学一年级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家长能给老师发红包、送礼,都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有求于老师的,比如给孩子调座位、“照顾点”、“开小灶”、甚至破格提拔进班委等。“明智的老师才不会因为几元十几元的红包钱,犯下低级错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一位小学三年级老师向三秦都市报记者回忆,去年中秋节时,有位学生带来一块月饼做礼物,自己拒绝不下就顺手放在讲台上,没料想在下一节课让另一个老师给吃了。接着家长就来学校要求给孩子调座位,到处传言老师把学生的月饼都吃了,搞得自己和同事直呼“套路深”。

西安市长安区一位马姓老师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遭遇,一次去街上买菜,在付钱的时候被摊主(学生家长)认出老师身份。“家长死活不收钱。我俩搞得在街上拉拉扯扯的。”第二天马老师连忙在书店用20多元的菜钱,买了一本书送给学生。之后每次到菜市场,马老师都要绕过学生家长的摊位。“实在推脱不过的家长红包或者礼物,都折算成钱,买成学习资料,送给他们的孩子,算是一举三得吧。”

老师抢红包“踩地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除了让本人遭非议,也让教育主管部门陷入尴尬。

2016年春节前,武汉市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告诫:严禁在群里发红包。“红包禁令一出,让大家都感到很拘谨。春节临近,不少微信群、QQ群里迎来抢红包的热潮,但是我们的群里却少了红包的喜庆,家长们也不敢在群里畅所欲言了。”

西安某中学一位初中三年级班主任告诉记者,家长觉得只是发了一个小红包来感谢老师,但对老师来说考虑的事情就复杂了。不会因为收到家长或者学生的钱和礼物就沾沾自喜,反而会有“社会不良风气居然吹到校园”的诧异。收钱就要办事,就算家长没有这种想法,但老师会有心理负担。考量到这点,就没有老师愿意收家长红包了。

感恩的心该如何表达

“我儿子上高二,英语成绩差,准备放弃。但老师一直抓得很紧,给孩子补课。班里学生那么多,老师能盯着我的孩子,让我们全家都很感动。”宝鸡市的惠女士一直想感谢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总不能老耍嘴吧,就时不时地找理由给老师微信发个小红包,最起码让老师知道我是知恩图报的人。”

“我和老师熟悉地都成了朋友了。再说送个小礼物,发个小红包这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潮流,主要是钱数不能多,双方都不构成压力。毕竟现在做老师不容易呀。”许多家长坦言,这种投资是必须且有效的,老师对孩子管教得更严格了,时常还会交流孩子表现,给出改进的方法,“这些都是家长最需要的回报。”有的家长却表示,不该助长“红包交易”的歪风邪气,会让孩子感觉出在老师面前有一种优越感,把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寻思着搞投机钻营了。

受访的多位学校负责人表示,不排除老师和家长在家校微信群里一对一私聊,双方私下关系处得很好,甚至有钱财来往,家长利用便利条件给老师帮忙处理私人事务。学校监管起来也困难。但是家长要是投诉老师收受财物,学校和教育局一定会按相关规定处理。

“那些送礼讨老师欢心的,都是家长自己臆想的猜测,无非就是给自己一个安心。老师对待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更喜欢努力上进的学生。”一位初中三年级老师表示:每次家长来送礼或者发红包,我都给家长强调,这种方式不合适。我收了你的礼也是压力。学生成绩好,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支持和感恩。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对记者讲述了她的观点:现在的师生关系太敏感了。收了一个家长的红包,就会变相刺激到其他同学。教学中你稍微对这个同学多一点关注,其他学生就会说:他给老师发红包了。“逢年过节学生和家长能惦记着老师,我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为人师,传道授业是本职。师道尊严,有为,有不为。绝大多数老师都习惯并喜欢简单干净的师生关系。没有红包往来,拒绝所有学生和家长的红包,不给双方留有想象的空间,也就谈不上伤害了谁的自尊了。”有30年幼教经验的王振民老师用自己的经验之谈解释说:这应该是最恰当的处理家长红包的做法,既对老师自身是一种保护,更是对纯粹的师生关系的最佳维系方式,引导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为人处世价值观。文/图本报记者孙涛

新闻推荐

从一票难求到“互联网+”出行

从西安北站走出,回家的喜悦洋溢在母子俩的脸上本报记者鲜康摄“80年代,旅客仅仅需要一张车票,有没有座位无所谓,只要能上车就行;90年代,旅客出行开始要求有座位了;到了2000年之后,旅客开始要求带卧铺的或...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迎新春 庆佳节2018-02-03 03:43
猜你喜欢:
评论:(家校群里的“红包难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