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王鹏
医院:西电集团医院
批次:第33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正在援外)
“我这里,大雪纷飞,
你那里,艳阳似火。”
这是王鹏的爱人深夜写在信开头的两句话。王鹏是第33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目前任务正在进行中。眼看农历春节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虽然非常支持丈夫援外,但她大概也被热闹的街景所触动,在工作结束后,给远在万里之外不能回家过年的丈夫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
【信件摘抄】
……现在是晚上8:00,我,刚走出医院大门,独自走在下班的路上。夜晚的西安,灯火通明,天空中雪花飞扬,空气中寒气袭人,临街的金黄色树灯,大红色的中国结,预示着春节快要来临。一会儿,我就去接上完晚课的咱家宝宝……
你,此时,在遥远的红海西岸,以“世界火炉”著称的喀土穆,践行着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记得你临行前一天,我告诉你:“明天我要送咱家宝宝上学,送不了你了……”背过你之后,我暗自告诉自己:“现在的我,还无法将离别的心情收放自如,想让你走得更轻松,所以不能去送你。”
第二日如期而至,我将你送到家门口,你说:“不要出来了,家里只剩宝宝一个人,照顾好孩子。”刚将宝宝送到学校,我就接到单位电话“有危重病人须紧急做人工肝治疗”,急匆匆去上班。路上,又接到你的电话:“已到机场即将登机。”我们就这样分别了,你带着援助苏丹医疗队的梦想,踏上了异国的征程,服务于他乡的人民;而我,留在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用同样的医疗热情,服务于我们的百姓。
每天,在相距1万公里、相隔近6小时时差的地方,面对床榻上不同肤色的病人,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履行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看着中苏团队娴熟的合作,病榻上的患者是幸运的,因为有了中苏合作,患者才能得以新生;因为有了中苏合作,患者才继续拥有了爱的能力;因为有了中苏合作,患者才有了再次放飞梦想的机会。
每天,通过微信,都能收到有关你工作、生活的照片。这一张张照片,让我从以前对苏丹一无所知,变为对苏丹这一方土地和人民有了新的认知。
记得第一次看到你放在家里的一本阿拉伯语学习书时我感到很意外,现在还有像中国的古书一样左开翻页的书籍呀!打开第一页,上面一行行不认识的阿拉伯语,一个个似乎都长得一模一样。顿时,我对这个陌生的国度产生了好奇。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苏丹,这片热土也孕育了约4000年的文明,著名的小金字塔——麦罗埃王朝陵墓群,见证着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它与我们雄伟的万里长城一样,经历风霜雪雨,看尽时代变迁,至今依屹立长存。它时刻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英雄儿女,充满希望,砥砺前行。
你们在苏丹与当地同事的合影,我一直珍藏着,很喜欢,它有着独特的意义。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几乎没有绿色植被。但是,照片上的每一个人,都面带着真诚的笑容,露出洁白的牙齿,充满着自信,洋溢着热情。看到你们,我看到了永不磨灭的希望,你们的眼神,给了我坚定的信念。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不论我们说着什么样的语言,不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境,我们都从来不放弃。因为有你,因为有我,我们一路同行。
在照片上,我看到夕阳下的尼罗河呈现出一片安详,落日的余晖给大地穿上了盛装,远方展翅翱翔的白鹭给浅静的河面带来了活力,它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感谢这片热土,孕育了热情朴实的人民;感谢中苏两国医务工作者,你们救死扶伤、挽救着一个个生命;感谢你们背后伟大的祖国和默默付出的家人!此时此刻,在这里遥望着远方的世界,遥望着祖国的亲人,我们向第33批中国援苏丹医疗队员致敬!
妻
2018年1月27日凌晨于中国西安
新闻推荐
杜芳英游览大唐芙蓉园留影受访者供图25岁的越南籍留学生杜芳英和西安众多90后几乎没什么两样,爱自拍、爱美食,熟悉小寨的角角落落了解曲江的前世今生。“我来到西安的第一天起就喜欢上了这...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