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五路口天桥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杨业材珍藏的1986年天桥竣工照片82岁的杨业材老人告别五路口天桥曹建文厂长在尚未完工的五路口环形天桥建造工地上拍摄的纪念照当年参与五路口环形天桥建设工程的退休返聘师傅们与曹建文厂长(前排右五)、李解春书记(前排右六)在建造工地拍摄的纪念照。
□吴宽宏
近日,被誉为“我国第一座正圆环形人行天桥”的五路口环形天桥即将被拆除的消息,牵动了许许多多西安人的心!陪伴西安市民32年的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即将消失,人们不免有些恋恋不舍,纷纷前去拍照留念。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最难割舍这座天桥的,还是当年亲手建造它的原红旗机械厂职工们!
白天晚上都上班
2018年1月20日,32年前曾带领人员亲手建造五路口这座环形天桥的杨业材老人,在儿子杨传耿和西航离退休人员陪伴下,也最后一次前去看一眼这座天桥。正在拆除现场进行作业的工人们,听说杨业材老人就是当年这座天桥的建设者领导,便都围拢过来争相与杨业材老人合影留念。
现年82岁的杨业材老人,1958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位于徐家湾的原军工企业红旗机械厂工作直至退休。1986年,时任红旗机械厂党委副书记的杨业材,受命兼任五路口环形天桥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他组织带领人员攻坚克难,使用800吨钢材建成了当时在全国也首屈一指的这座正圆环形人行天桥,既大大地提高了通行能力,减少了交通事故,又为城市风景添了彩,并成为西安标志性的建筑。
当时身兼数职的杨业材说他恨不得能像孙悟空那样具有分身术,把自己变成几个,分头去干好每一项工作。
杨业材的小儿子杨传耿告诉笔者,像老父亲这样的老一辈人,可以说他们的心都操在了事业上,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厂子里的事情,真的都顾不上去管自己的孩子。作为厂子里的主要领导,老父亲不可能和普通职工一样按点下班,总是走在一般职工的后面。特别是建造五路口环形天桥那一个时期,老父亲从厂子里下班到家后,急匆匆地扒拉上几口饭,放下碗筷后顾不上休息一会儿,便又急急忙忙地走出家门,直奔正在进行桥梁大件预制施工的厂里的足球场,去上另一个班,经常是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中。
杨业材老人告诉笔者,之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去工地,就是想着领导能和职工在一起,职工们干活的劲头肯定会更大一些。由于抽调的各部门人员比较多,方方面面需要协调的事情也很多,施工工艺还采取了不少新技术,因而把好质量关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大事。所以,作为指挥长,他认为自己必须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带领职工们确保工程质量,绝对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经过紧张施工,1986年12月17日,天桥胜利竣工,当拆下空中拦网和辅助设备时,环形天桥便展露出了亮丽的雄姿,四根紫铜色钢柱托起的银色桥体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熠熠生辉。杨传耿说,他当年与同学们站在漂亮的环形天桥上,北望是近在眼前的西安火车站,南望是清晰可见的巍巍大雁塔,打心眼里为父辈们精心建造的这一西安市标志性建筑物而由衷地骄傲!
心里想的嘴上说的
全是天桥的事
在笔者的采访中,许多当年参与五路口环形天桥建设工程的老师傅们告诉笔者,这项工程前前后后从招投标到组织人员进行桥梁大件预制施工及现场安装,最忙碌的人就是主要负责天桥建造的原红旗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银燕金属结构厂曹建文厂长了!已经去世的曹建文毕业于西安航空专科学校,1959年10月从沈阳黎明机械厂调到红旗机械厂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西安这块热土。
曹建文厂长的大女儿曹静、小儿子曹阳、儿媳妇陈亚清对笔者说,当年,当老父亲听说了西安市政府要在五路口建造一座环形金属钢架人行天桥的消息后,一夜都没有合眼。第二天大清早老父亲便坐头班公交车赶往城里,找到负责这座天桥设计的桥梁设计院,想看看图纸和工作量。桥梁设计院刘俊工程师介绍说,这座天桥建成大约需要800吨钢材,一级焊缝占80%,表面需要热喷涂,加工场地、安装运输吊装都要考虑周到,工期半年,安装时不能影响交通通行。这个工程由市政和市交通建设局主管,要通过招标的形式决定,招标取得资格的企业才能来领图纸。老父亲听说这项工程如此宏伟,心里非常高兴,觉得凭借红旗厂强大的后盾,应该能够拿到这项造福西安人民的大型工程,也算是军工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一份贡献。
回厂之后,老父亲直接向红旗机械厂原厂长包永庆作了汇报,包厂长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委派厂党委副书记杨业材挂帅主管此事。接着,老父亲和杨业材等领导组织人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前期准备,最终他们厂从参与投标竞争的8家单位中脱颖而出中标成功。
包厂长闻讯后当即组织开会并说,这是西安市一项大的便民工程,市领导非常重视,这也是我们军工为地方服务的典型工程,由于是国内最大的环形金属结构天桥,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因而,全厂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支持配合银燕金属结构厂主抓这项工程。随即便成立了天桥工程指挥部,杨业材副书记牵头任指挥长,一场天桥工程会战便拉开了序幕。
曹建文厂长的子女告诉笔者,老父亲考虑到这么大的工程,必须得有一个懂得把握全局施工的人,他首先想到了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专家李世昌。李世昌在大型工程铆焊成型施工技巧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很多经验,当时已是很有名望的专家。老父亲便带着盖有红旗厂和金属结构厂两枚大印的大红聘书上门拜访李世昌请其出山。说明来意后,李世昌一口答应。
接着,便在红旗厂的足球场上全面铺开了天桥八块钢结构桥面的预制会战,红旗厂所有持证焊工都集中到会战现场轮番上阵,1986年夏天,经过三个月战高温紧张施工,八块桥面初步成型,按照技术要求,拼装焊接保持桥面平行后再拆开运往五路口现场进行安装。李世昌始终坐镇在现场,与技术人员协商讨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确保了施工顺利进展。每到关键节点,红旗厂领导便到现场进行慰问,鼓舞了士气。杨业材指挥长更是常深入现场,协调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单位也是密切配合随叫随到,团结协作的好风气彰显了红旗厂能打硬仗的可贵精神!
曹建文厂长的子女们还说,自从接了五路口环形天桥这项大工程,老父亲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全是这座天桥的事情。有时看他都睡下了,可不到一会儿,他又从床上爬起来,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着什么。子女们出于好奇,就问父亲半夜三更不安心睡觉还在记啥呢,父亲则回答说,突然想起了天桥工程上明天需要赶紧做的几件事情,就把这些急事记在本子上,明天去落实,免得第二天起床忘记了误事。老父亲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经常在外忙工作耽误了回家吃饭,久而久之就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现场安装需要一个月的工期,这对于老父亲和他的团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考验。由于操劳过度,再加上饥一顿饱一顿无规律的饮食,在现场安装的关键节点上,老父亲终于累病了,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但他人在病床上,心却一直在安装工地上。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劝阻,住院期间一打完针拔下针头,便直奔安装工地。从医院到工地,两点一线地来回奔波,使老父亲的身体受到了较大的创伤,致使老父亲在65岁时便撒手人寰。
由于在建设五路口环形天桥中有功,曹建文还获得了国家航空工业部所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和奖章。
退休老技工重返工作岗位
为了确保五路口环形天桥建设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银燕金属结构厂领导便向已经退休在家的老技工们发出了号召,希望老技工们能够重返工作岗位踊跃参战。张海河、姜德宏、吴斌、孙魁照、曹向斌、孙进喜、孔维专、钱广元、沙有禄、赵连平、付水荣等一大批退休老同志,便积极响应厂领导的召唤,暂时撂下各自家里的事情,重返工作岗位,与在职职工一起,齐心协力为五路口环形天桥建设工程出力流汗。
当年全程参与五路口环形天桥建设工程的铆工刘刚感慨地说,在施工过程中,他的师傅沙有禄带着他和另外两位师兄师弟尹福来、徐刚,负责这座天桥所需钢材的放样、下料。为了赶工期,当时已是铆工行业最高级别八级铆工的沙有禄师傅,虽说是退休返聘并有一把年纪的老人,但也和他们这些青年职工一起,在施工现场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地连续奋战。看着沙师傅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浸透,他们几个徒弟都劝沙师傅到阴凉处歇一歇再干,但沙师傅却不愿放下手上的活,并说后面好多工序都在等着干活,不能为了休息而误了工期,说着便继续加紧干活。他们几个年轻人深受感动,也就学着师傅的样子加快了速度。
刘刚告诉笔者,当时确实时间非常紧迫,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每天安排的工作量都比较大,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加班干活直到夜里十一二点。但那时候血气方刚充满青春活力,极富上进心,总想着要按时按点完成工作任务,因而也少有人叫苦喊累。
1986年12月28日,国内最大的环形钢结构人行天桥——五路口环形天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剪彩仪式。西安市民蜂拥而至汇集在环形天桥下,排起长龙络绎不绝地登上环形天桥欣赏美景,这一参观热潮竟持续了半月之余,人们扶老携幼争相一睹环形天桥的壮美。
近日,随着地铁1号线、4号线五路口站的贯通,该十字地铁站已具备行人过街的功能,五路口天桥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将被拆除。这消息触动了很多老西安人的心,远在北郊徐家湾的原红旗厂职工,更是一拨接一拨地去了五路口,向这座曾经洒满他们汗水的天桥告别,真是“难忘为你巧装扮,欲言告别最不舍”!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新闻推荐
姥爷姥爷老屋老屋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2018届S2-7班杨昕怡
老屋边,青藤下,采撷一束轻轻摇曳的老时光!——题记时光!——题记老屋老了,像没有牙的老奶奶,门窗都漏着缝隙,却依旧抿着嘴笑呢;老屋老了,黑丝变成了华发,褪去了曾经粉墙黛瓦的青白色,留下了满目灰黄。老屋,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