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好生态换来“真金白银” 西咸新区:呵护绿色就是呵护我们的发展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1-24 05:42   https://www.yybnet.net/

大西安中央公园已经开工建设位于秦汉新城的渭河生态景观带昆明池·七夕公园鸟瞰图

东方刚刚泛白,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天还没有完全亮,家住在斗门街道的马武奎老人像往常一样就早早起床,收拾应用之物,前往昆明池·七夕公园七夕湖晨练。当来到这里,只见湖面波光涟涟,鹊桥凌波含情脉脉,汉堤锁烟芳草离离。马武奎老人欣喜地告诉记者,公园自从去年“十一”开放以来,他就每天雷打不动去公园健身、游玩,这里不仅满眼是景,而且空气湿润清新,让人神清气爽,整个人感到格外的精神。

的确,据相关监测数据表明,西咸新区2017年1至11月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77,同比改善6.1%,降幅列全省第4位、关中第2位。截至2017年12月28日,新区优良天数176天,同比增加10天。

据了解,西咸新区从河流、水系、植树、生态创新入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昆明池、大西安中央公园、渭河生态景观带等重点生态项目加速推进,“海绵城市”理念浸润到城市每个角落,“河长制”实现区内河流全覆盖,“大水大绿”的生态格局逐渐显现。如今,一个生态风景如画、绿色优先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呼之欲出。

推进“大绿化”

水系建设与增绿工程系统推进

众所周知,绿色所代表的是生机和青春,寓意的是舒适与希望,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当中,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当把绿色的理念融合进大西安新中心建设中,一个“大绿化”的概念用花木为媒嫁接起绿色生态城市。

去年10月,对西咸新区的生态建设来说,是值得记忆的月份。因为在这一个月里,两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将大片的绿色融进西咸,生态环境的提升为城市的增添了一抹清新,一份自然,一幅现代田园城市的画面在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发显得灵动活现。

2017年10月1日,斗门水库一期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是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项目遵循历史文脉和山水格局,形成“一池、两湖、三带”的空间布局。据悉,完全建成后的斗门水库融合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规划库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

2017年10月20日,亚洲最大城市中央公园项目——大西安中央公园建设启动。项目总规划面积5000亩,包含中央公园核心区2600亩和城市绿廊2400亩,总投资27亿元。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城市中央公园。

此外,2017年西咸新区全力推进植树增绿,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328.5万平方米,启动苗木花卉建设2.2万亩。同时,新区还实施了“美丽西咸·绿色田园”环境景观提升行动,推行“城市增绿·乡村添景”计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构建道路绿化、湿地景观、绿地公园、美丽村庄、花卉苗木“大绿化”格局。

河长制覆盖新区全部河流

群众满意度大西安排名第一

当打开西咸新区的地图,你就可以惊喜地看到,在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渭河、沣河、泾河三条大河穿境而过,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让西咸新区在水系规划上做足做精做活“水文章”。

西咸新区坚持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理念规划新区“水资源”。通过水网连接、水资源平衡、水安全防护、水生态治理、水文化彰显、水景观营造等综合化水系整治与建设,实现水优、水洁、水活、水美。在工程建设中要做到“治水”和“亲水”相结合,一方面保留河流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做好河流沿岸景观提升工作,将水环境治理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亲水宜人的景观岸线,构建“水城共融”的城市格局。努力为大西安市民增添休闲娱乐、文化观光之地。

自去年以来,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紧盯“一三五”治水目标,按照柔性治水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要求,系统治水,五策并举,全力推进河湖水系治理,打造“九河十湖、蓝脉绿网”的城市水系结构,打造优美生态格局。

为推进“河长制”工作,西咸新区制定印发了《西咸新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河长制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咸新区河长制工作制度》《西咸新区基层河长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了新区-新城-镇办-村组(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开展河长制“五进”活动,选聘“市民河长”。共落实河长366名,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68块,实现了区内所有河流“河长制”全覆盖,也将部分湖泊、水库纳入“河长制”管理,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治水的格局。

通过对“河长制”的长抓不懈,西咸新区生态建设成效果显著。16项生态治水工程加快推进,其中斗门水库(昆明池)试验段建成开放,沣河入渭口生态景观效果初步显现,太平河汉溪湖生态公园基本建成,钓鱼台湿地、新渭沙湿地、咸阳湖南槽水面景观等治水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下狠劲治气治水治脏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是沿河的村子的老“惯例”,也是西咸新区河流的重要污染源。2017年,西咸新区全面启动辖区内5条河流截污工作,250个排污口全部截流封堵,渭河出境断面均达到Ш类水体标准,沣河接近Ш类标准,泾河、新河、太平河水质持续改善。

在蓝天保卫战中,西咸新区统一部署,推进铁腕治霾,强力实施铁腕治霾1+1+10方案,协同打好治污降霾组合拳。特别是扎实推进“无煤城市”建设,在五个新城各建成一个洁净煤配送中心,全面取缔了区内散煤销售点,拆除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小设施443台,地方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全年规上减煤40万吨,散煤治理27万吨。据统计,2017年西咸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6天,同比增加10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强力治脏乱,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烟头革命,认真落实“所长制”“路长制”,扎实开展占道经营、背街小巷、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记者说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环顾周边,省内外城市纷纷把“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头戏。如成都将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郑州更喊出要打造“生态文明美丽郑州”的口号。而对于西安来说,这是启示,也是压力。2017年初,西安市委提出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被雾霾所困的现实,倒逼着西安必须推动生态建设更上一层楼。

坚持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革命。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每一个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正以坚定的姿态,深入践行“河长制”、“湖长制”,努力打造着“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湖美”的绿色家园。近年来在生态建设方面更是有口皆碑:昆明池、大西安中央公园等一系列生态项目重磅出击,频频刷新公众眼球。显著的生态建设背后,除了规划在先,更关键的是创新引领,而且产业也为生态建设鼓劲助力。多措并举,让西咸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创新之城的轮廓在“大西安”的发展蓝图里日渐清晰。

在一座城市的发展中,对于环境的改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如今,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其除了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更有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也成为吸引人才、产业和投资的“杀手锏”。

文/记者王荣忠通讯员王鹏

图/西咸新区提供

新闻推荐

西咸新区·全面融入大西安发展一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从“微信办照”到“3450”:下好“放管服”改革创新“先手棋”

群众正在扫描二维码墙,体验网上办事。■记者龚艳妮通讯员王鹏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激发发展活力。2017年,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改革...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好生态换来“真金白银” 西咸新区:呵护绿色就是呵护我们的发展)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