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大楼变“冰雕大楼”的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知情网友透露,此事发生在2017年12月初,因为环保局大楼设有一处国家环境监测网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雾炮车喷水雾是为了改善环境监测数据,没料到那几天夜间气温低,雾炮车作业人员没掌握好“火候”,一个“用力过猛”就把大楼喷成了“冰雕”。
(本报今日A15版)有道是“有意造假假现形,无心造景景分明”,本想偷偷摸摸地行鸡鸣狗盗之事,不料被骤降的气温“出卖”;本欲为环境监测数据“美容”,没成想“不作不死”地令自身公信力“毁容”。什么叫弄巧成拙?什么叫欲盖弥彰?“冰雕大楼”的“艺术创作者”们以如此“自黑”的方式,为这俩词做了形象生动的说明。对于涉事人员而言,坐下来重温一番“掩耳盗铃”的典故,很有必要。
在环保形势严峻的语境下,如此不是段子胜似段子的场景,公众在聊以戏谑之余,感受更多的还是“怒其不争”——在那些心思歪斜的环保部门看来,想要监测数据漂亮,那就给你“又快又准”地变好看。相比于费心劳力却“见效慢”的扬尘治理,相比于产业更新换代却“周期长”的转型升级,雾炮车的一炮水雾就能对监测点实现短时间内的“精准美化”。试想,若非这回当地环保局“用力过猛”,若非遭遇意想不到的低温天气,若非这一幕恰好被网友当笑料拍下,个中猫腻又有多少人会看清?若是没有这些“若非”,这一炮水雾又能为当地环保部门刷出何等“漂亮”的数据?对于正常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又该贻误多少时间和时机?
单说雾炮车这种所谓的“治尘神器”,动辄上百万元的价格不可谓不昂贵,但从根本上治尘的实际效果却饱受争议——既不能治理PM2.5,防尘抑尘也限于一小块局部区域。说的直白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倒更像是一种“作弊神器”,不难想象,冲着环境监测仪来一通“淋浴”,像极了冰箱里放温度计——不降温才怪。
退一步,且抛开雾炮车与生俱来的争议不谈,就算雾炮车在治理环境上效果明显,那与其沦为弄虚作假的帮凶也是两码事。为此,有必要追问:冲着环境监测点喷雾的“创意”,是当地“首创”,还是行业潜规则?针对雾炮车的“美颜功能”,监管部门是否将其列入环保数据打假范畴之内?当地环保局的这次“自摆乌龙”,究竟污染了多少数据?
遗憾的是,这样的追问早已伴随着一次次案例被一再提及:2016年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事件,有7人因此获刑;2017年4月,环保部点名通报河南安阳某企业二氧化硫在线监测数据为负数;今年1月14日,环保部又发出通报:2017年9月至10月间,江西省新余市飞宇、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厂两个国控站点附近有雾炮车喷雾作业,水雾直接喷淋空气质量监测采样口及周围局部环境,环保部分别致函两省,责成严肃查处。可见,在环保考核权重加大的背景下,地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冲动绝不可等闲视之。当技术异化为作假之恶,政绩沦为刺激投机之心,这种“数字游戏”就在所难免。
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在此背景下,假如说把本该用于治污的精力用在“治”环境监测数据上也是种“污染”,那踩着高压线照“喷”不误,就是以肆无忌惮的心态“一污到底”。面对此情此景,问责与反思当然不能缺位,如何举一反三也须深入思考。再者,对于雾炮车这种工具,在环境治理上应该如何使用?亦或者说到底有没有使用的必要?也该早点走出争议阶段,给一个明确说法了。
笔者真切地希望,类似这些“老天爷都看不过眼”的下作手段,请滚出环保治理这个最以“干净”为目标的领域,滚得越远越好。
新闻推荐
训练之前,整理好运动装备,身为职业选手的郑赛赛在细节上一丝不苟。墨尔本的骄阳之下,各路网坛高手挥拍出战、挥汗如雨,作为每年网坛四大满贯赛事的“头一炮”,澳网公开赛总是会吸引全世界球迷...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