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听宽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记者任娜实习生薛珂
“我是1952年进入交通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的。回想起当时迁校时,学校进行了大量宣传,并派老师代表团到西部考察,考察的教师代表回来描述了考察的情况,我们听了都很受鼓舞。”
回忆西迁往事,在西安交大工作了一辈子,现如今已83岁高龄的陈听宽教授说,他是1955年入的党,是年轻党员,也是学生。在他印象中,当时从老教授到青年教师、在校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支持西迁,很多人和他一样,从二十出头来到西安,一待就是几十年,西安俨然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原计划不随着西迁的动力系后来举系西迁的情景,更是让他记忆深刻。
从计划不迁到举系西迁
动力系以行动支援西部建设
“因为当时,上海和西安两地协商以后,动力系的专业如果迁到西安来可能建设条件比较差一些,上海当时的建设条件比较好。”陈听宽回忆,第一批1955年新生到西安来时,动力系的学生是留在上海的,没有迁到西安来。第二年,当时的动力系教务长陈大夑坚决支持西迁,动力系有好几位老教授也很支持这一行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1955年6月11日,陈大燮在校刊上发表文章:“迁校西安是政府的决定、祖国的号召,对国家工业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决响应号召。当然,迁校西安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
当时学校派人到西安考察以后,认为西安条件很好,应该支持西迁。“大家对西安的各方面条件进行探讨后认为,西安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我们当时听了很受感动,加上当时在上海交大的年轻教师大部分都愿意到东北、西北,到祖国边疆去贡献力量。”陈听宽说,动力系的教师在发言中都坚决支持迁校,支持到西部地区来发展。很多老教授是这样,作为新生代,年轻教师是迁校的生力军,我们更是坚决支持迁校到西安来。“动力系从原定的不迁,到最后举系全部迁到西安,这是令人感动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动力系西迁后
发展成交大“王牌学院”
“动力系迁到西安来的这60多年,发展一直很好。”陈听宽说,西安的教学科研力量比上海要增强不少。到西安来以后,动力系就加快建设实验室,几乎每个实验室都顶得上当时在上海全系的实验室条件。
“到了西安以后,虽然当时在生活条件上感觉不如上海,但是在学校里面我们感觉还是很好的,发展的潜力也很好。”陈听宽回忆,在当时条件下,大家工作很努力,尽管中间遭遇了一些困难。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动力系开始“起飞”。
“这40多年西安交大能动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飞跃,每个专业都有了很大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听宽说,迁到西安来以后,动力系发展成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多个学科实力居于全国前列。
记者了解到,陈听宽教授在西安交大工作了一辈子,长期从事热能工程、节能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他工作过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如今已成为西安交大的“王牌学院”,多个学科名列全国第一。
“这些年,西安发展很快,我们感到欢欣鼓舞。西安的城市面貌变化很大,学校也随之飞速发展。”陈听宽说,几十年倏忽而过,他见证了西安交大的发展,也亲历和感受着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发展,觉得非常欣慰,“希望交大越来越好,西安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赵瑞利)昨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在西安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悦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副省长魏增军向大会作了省政府关于2017年度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7...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