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机动车限行本报记者王晓峰实习生杨玉叶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据相关数据显示,西安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77万辆。车多了,市民出行便利了,但各种弊病也随之而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的生活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之前,西安位列全国十大拥堵城市之一,冬季雾霾肆虐严重影响市民健康。2016年11月3日,西安首次出台限行措施。2017年11月20日,常态化限行实施,汽车有了“约束”。昨天,2017年中国十大“堵城”出炉,西安尾号限行效果最好,拥堵城市排名跌出前十,位居13名。
限行是否真的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听听市民怎么说。
回顾
从首次限行到常态化限行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但刘阳至今还记得西安历史上的首次限行。“因为第一次限行我的车就‘中标\’了,出门没走多远就被交警挡下了。”家住北郊的刘阳车牌尾号是9“第一次限号刚好是4和9,但发通告是晚上10点,我没看到。”
第二天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刘阳的车被交警拦了下来。“当时那个交警态度特别好,给我说了限行的政策,我也理解,给单位请了假把车开回了家。”每周一天的限行让他不得不开始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每周我的车限行后,我和媳妇上班就得早起半个小时去挤公交车。”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刘阳从不习惯到琢磨出一套出行攻略。“虽然起得早了一点,但是后来也觉得没有啥,早上我们俩的早餐在路上解决,下班后一起约着逛个街或看电影。到了9点后出租车也好挡了,回家洗洗睡觉,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我能感觉到,路确实没有以前堵了,所以我从开始不理解,到现在举双手赞成常态化限行。”
2017年7月19日上午,西安市召开机动车常态化限行听证会。最终,6人赞成,4人反对。
2017年11月18日,西安发布《关于冬防期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从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3月15日,每日(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除外)7:00-20:00实施常态化限行。截至今天,常态化限行已经实施整整两个月时间。
道路通畅了 环境改善了
前两天,西安又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杨晓楠请假在家带孩子。“娃去不了学校,我也没办法上班,都是这雾霾惹的麻烦。”
根据2016年的“经验”,杨晓楠在给单位请假的时候留了话。“我想着可能跟去年一样,要停好几天的课,可没想到,当天下午6点多,就从手机上看到了通知,红色预警取消了,只停了一天。”说起去年的情况,杨晓楠一个劲地摇头,“当时可把我整美了,孩子去不成学校,而且还一连好几天。当时外面空气质量也差,我和孩子那几天连楼都没下。”
2017年实行了常态化限行,杨晓楠认为这个措施特别好。“我确实感觉到,今年冬天空气质量比去年好了,路也通畅了不少。虽然一周有一天要挤公交去上班,但平日里也节约了不少时间,挺好的。”
2016年冬季以来,西安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机动车采取禁、限行管理措施。据西安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数据显示,两个尾号限行日早高峰车流量比平时下降三成以上。此外,据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初步测算,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超过20%,两个尾号限行,每天污染物减排量可达140-160吨。
西安市铁腕治霾办工作人员穆启旺曾在常态化限行听证会上介绍,2014年臭氧超标导致的空气污染天数为8天,2015年21天,2016年37天。2017年截至7月12日,西安市已出现了5天的氮氧化物超标,33天的臭氧超标,氮氧化物作为首要污染物超标为历史上首次。
声音
改变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和停车难要解决
市民陈女士家住北三环附近,家门口没有地铁,公交线路也少,平日里都是开车上下班。每周四的限行,是她最头疼的时候。“关键送孩子上下学真的很不方便。”陈女士说,赶上限行,她和孩子就得早起一个小时去赶公交车,“从我家到孩子学校没有直达公交,还得换乘,只能早上7点10分左右就到公交站等车,如果错过一趟孩子上学就有可能迟到。而且限行后坐公交车的人变多了,有时候还挤不上。”陈女士认为,政府部门应多考虑限行之后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公共交通便利了,不开车影响并不大。”
车停到哪也是问题。家住曲江的黄女士表示,西安目前的停车位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保有量,停车难的问题着实让人头疼。“我想提个建议,与其强调限行,不如想更好的办法让车停下来。目前停车位太不够用,我前几天看新闻说西安将着手解决停车难问题,充分利用地面和地下多改建公共停车位,觉得非常好,希望我们出门车有地方停,这样也间接减少了汽车的使用率。”
数据
西安尾号限行效果最好
昨天,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度各城市拥堵特征各不相同,高德地图数据分析师根据各城市的拥堵特征,分别给这些“堵城”贴了如下标签:西安——尾号限行效果最好的城市。从各城市尾号限行前后的拥堵下降情况来看,西安限行后拥堵下降13.1%,是尾号限行后拥堵降幅最大的城市。数据显示,限行每天可减少约44万次的机动车出行,高峰时减少约4.7万次机动车出行。二环内的平均车速也由限行前的每小时18.32公里提升至21公里,提升率约为15%。
交警
缓堵作用明显 观念变化显著
昨天,记者就限行实施以来的变化,采访了西安市交警支队新城大队民警靳蕾,她表示,变化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今年冬天西安市的交通状况跟之前相比好了许多。”靳蕾说,去年底实行常态化限行以来,交通压力没有往年那么大。“今年冬季的缓堵保畅工作相比之前几年来说,稍微轻松一些。”
除了交通压力减轻之外,市民观念的改变也让她感触颇深。“跟去年相比,市民对限行的接受程度高了很多。大多数市民都能理解并支持我们的这项工作,自觉遵守限行规定。”靳蕾称,限行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车违反规定上路,但今年这一情况较去年下降比较明显。
专家
限行是治标 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治本
“可以说,不管是缓堵保畅还是治污减霾,限行都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但限行常态化,政府部门应该有配套的措施保障公共交通。比如增加公交车班次,加快修建地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等措施,方便市民出行。”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陕西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限行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如果公共交通跟不上,被限市民出行不便,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抵触情绪。
张宝通表示,现在西安公交比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线路更多了,公交站点更密集了,公交车也更先进环保,这些成绩不容忽视。“但公交线路应该更完善,主干路上要有公交大巴当脊梁,支线上要发展中巴成为城市的血管。加密公交线路,覆盖市民居住地。”
“另一方面,地铁如今是公共交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又快又准时。要加快地铁建设,假如乘坐地铁更方便,大家就会自觉地放弃开车,毕竟开车不如地铁快,还会遇到堵车、停车难等各种问题。”张宝通说,不管缓堵保畅还是治污减霾,限行是治标,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治本。
首席记者张晴悦
新闻推荐
1929年,上海南京路哈同大楼三楼开设了一家“通原洋行”,其主人井上日昭以贸易作为掩护,刺探情报,这里也被称为“井上公馆”。1938年2月,“井上公馆”将所属的间谍派到中国内陆各有关城市,如被派往河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